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是英汉有些跟时间相关的词汇在对方的语言系统中是不完全对应的,易引起误解。比如,汉语和英语中“昨天”、“今天”、“明天”的意思是有差别的。美国人以凌晨12点作为一天的开始,中国人以日出作为一天的开始。对美国人来说,午夜12点到中午之前都可称之为“morning”;但同样的时间段,中国人会分开说成“昨天夜里”和“今天早上/今天上午”。此外,由于语言系统的差异,英文中用“am.”表示凌晨12点到正午,用“pm.”表示中午12点到凌晨,而在中文中“am.”和“pm.”是无法被简单地翻译成“上午”和“下午”的。而且, “12:00am.”和“12:00pm.”到底是表示正午12点还是表示凌晨12点对中国人来说也是很易混淆的。如果理解了美国人将午夜12点作为一天的开始的思维方式,就更容易理解“12am” 表示凌晨12点。

二是中美对待“老”的态度不同可能会引起日常交流的矛盾。美国人的时间观是属于将来时间取向的,中国人的时间观是属于过去时间取向的。在中国文化中,经验和年龄象征了权威,所以中国人习惯在寒暄中询问别人的年龄、工作年限等,因为在中国,越老越值得尊重,“老”是经验的代表;但是在美国文化中,他们认为年龄大不代表有经验,而且年龄等个人信息在美国人眼中属于隐私,询问类似的问题是不礼貌的。比如,英文中的“老年人”更习惯用“senior citizens”、“the elderly”、“the aged”等委婉说法,而不是直接用“old”这种不礼貌的词汇。至于像中文“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这样的表达自己年龄优势的说法,在英文语言系统中也是找不到的。

(二) 对日程安排的影响

中美对待办公时间和私人时间的态度不同可能会引起工作上的矛盾。中国人对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的边界是模糊的,而美国人则十分清晰地区分两者。

一是这种不同表现在工作时间是否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美国人工作时会很认真地制定计划,一次做一件事情,努力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所有工作,并且很少会在工作时间做私事。与之不同的是,中国人工作时间可以同时做多件事情,甚至 “忙里偷闲”公事私事一起做。比如,中国人跟美国人在办公室会面,认为在谈话过程中接个电话,在下属中途拿进来的文件上签字之类的“插曲”是无伤大雅的,是效率的体现,不会影响会面,但在美国人眼中,这些都是对他的不尊重,因为美国人在专心做一件事被打扰时会感到恼怒。

二是表现在加班的问题上。同日本公司以双倍、三倍加班费来极度鼓励员工加班截然不同的是,美国公司一般不鼓励,也不要求员工加班,并且制度上一般不给主动加班的员工加班费。如果员工自己需要加班,可以第二天申请调休,把加班的时间休息回来。同时,他们认为如果员工一直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可能是工作能力有问题。所以,容易产生的矛盾是,美国人看到中国员工总是加班的话,他们可能不但不表扬,反而会质疑其工作能力。

三是中美时间观的差异在周日和年假上尤其明显。如果中国人要求已经制定好休假计划的美国人放弃休假来完成紧急的工作,其要求很可能被拒绝。因为美国人的休假计划很早就做好了,他们认为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好好享受,对自己的应得假期和已做好的计划不会轻易放弃。此外,美国是宗教国家,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教,周日是基督教徒做礼拜的神圣日子,上帝要求人们休息,不能做任何工作。由于大部分中国人没有类似的宗教信仰,很难理解美国基督徒对神的尊重,如果想让基督徒暂时放弃一下宗教习惯,先来处理紧急问题,也容易引发矛盾。

(三)对谈判风格的影响

中国人在做生意时倾向建立长久的人际关系,因而更关注人和人际交往而非工作本身。美国人更习惯短期的人际关系,更关注工作本身。不同的时间习惯在建立人际关系上的差异会影响到商务交往的关注重心。

商务谈判需不需要交友是差异的体现。汉语中“和气生财”、“买卖不在仁义在”说的就是买卖双方对于成交价格进行博弈,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不要为这点事伤了和气。和气才能生财,此次生意不成,或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呢。中国人做生意很多时候要先交朋友,成为朋友以后才跟对方做生意,这已成为中国生意人心照不宣的成功潜规则。中国人认为一旦成了朋友,取得了双方的信任,其它的都不是问题,因为有了问题可以再坐下来谈。美国人开朗,善交际,会很快跟中国人成为朋友,但是在美国人看来,利益比友谊重要,所以在生意确定之前,他们并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去寒暄交际,而一旦签定了合同,美方会要求中方严格按照合同去履行,如果没有遵守合同的规定,美国人是会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来处罚和要求赔偿,没有协商的余地,这时候拿出朋友的关系来请求是没有用的。

交友问题中一个核心观念是“面子”,不给中国人“面子”,朋友做不成,谈判也不会成功。美国的卢西思·W·派伊在著作《谈判作风》中提出:“用帮助中国人得到面子的办法可以得到很多东西。任何时候,如果不给面子,就可能造成损失。”在拒绝的问题上,面子问题更加突出。中国是高语境国家,表达意思常常用暗示的方法,说一半留一半。中国崇尚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美感。中国人在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常常先扬后抑,先称赞某一方面再表达否定意见。中方拒绝对方的时候,怕伤害对方面子和感情,会用“让我们再考虑考虑” 的方式委婉表达拒绝。这些拐弯抹角的话会让美国人产生误会。美国人谈判的时候喜欢直接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坚持己见,直接驳斥对方的观点是美国人做事的态度和方式。但这些都跟中国人不愿伤对方“面子”的文化相悖。当美国商人不了解这些文化,直截了当拒绝中方的热情或者提出的要求时,他们伤了中国人的“面子”,就会使谈判陷入困境。

(四)对决策方式的影响

单项时间习惯要求某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所以美方通常会提前做好时刻表,将每个问题逐一解决;而中方不会严格按计划进行,在谈判时中方可以同时商讨多个问题。这种差异会影响到决策的方式。

中方做决策时倾向从整体到细节,美方倾向从细节到整体;中方倾向于从整体上先确定是否要确立合作意向,如果通过前期的关系培养,认为双方有信任和合作的基础,才会开始确定细节。前期虽然看起来是在同时讨论多条细节,但其实质是为了确立双方的关系,一旦朋友关系确立,细节都是可以商量的。而美方不会一开始去谈及原则问题,通常带来了一份经法律顾问起草和董事会决定的协议,他们希望按照协议逐条讨论,通过了一条再讨论下一条,直至每条都达成一致,最后确立合作关系。美方的协议内容水分相对较少,作为具体执行人的谈判者通常不会做太大的让步,基本不留给中方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也体现了其大国的做事风格。这样的方式在他们看来是高效省时的方式,但一开始就拿出协议且不让步的姿态往往让中方失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2)在线全文阅读。

解析中美跨文化商务交往中的时间观差异与影响(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ji/122232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