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特别指出,面对这种局势,并不是无计可施,而是有没有这种胆识和魄力。就以内外经济关系的调整来说,也可以有多种政策选择和多项政策配合。自去年7月21日汇率重新定值和体制改革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由于央行的直接干预和强力管制,到今年7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升值了0.13个百分点,实际升值幅度只有1.5%左右,与此同时,美元汇率贬了4%。这也是汇率升值预期增大和外汇储备进一步积累的原因。其实,汇率低估不仅造成了内外经济失衡,而且扭曲了国内的产业结构,它将资源引向生产可贸易品的制造业部门,而抑制了提供非贸易品的服务部门以及就业的扩大。
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逐步调整内外经济的失衡关系,汇率的进一步升值是绕不过去的。虽然汇率升值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不升值也解决不了问题。在短期内,由于汇率升值是一个紧缩性的因素,这与当前的政策趋向一致,因而,利率和汇率不是二者择一,而是如何匹配。为了抵消其不利影响,还可以配合以财政扩张政策,即实施减税政策。
减税改革不容再拖
近几年来,税收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尽管有很多合理的因素,但增长过快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制定今年税收工作的方针时,政府仍然把保证国家税收的稳定增长作为目标,有关部门负责人最近还大谈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这是值得讨论的。
由于确定了上述的目标,今年的税收增长更快,上半年税收增长22.3%,超过1.9万亿元,按此推算,全年超过4万亿元没有什么问题。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省市区税收增长超过40%、50%甚至60%,笔者真不知道,这些地方使用了什么办法创造了这么多的税收收入?这么高的税收征收率又是如何收缴上来的?
其实,在理论上是有最优税率设计的,政府税收增长过快并不是功,也没有什么好处。税收是企业和居民创造的,政府拿的多了,留给企业和居民的就少了,对企业的激励也就小了。竭泽而渔的故事和与民争利的道理人人知晓,40%-60%的税收增长率有没有竭泽而渔和与民争利之嫌呢?我想是不言自明的,当事人也是清楚的。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值得深思。
更为重要的是,在政府和官员的行为缺乏约束的情况下,政府税收的高速增长,增大了政府和官员支配资源的能力,其负面作用是很明显的,一方面是增加了官员腐败和浪费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增加了市场化改革的障碍。河南郑州市惠济区政府投资数亿元、占地530亩、修建“白宫”式办公楼绝非个别事件。这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除了减免农业税以外,实施减税政策主要是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和增值税的转型。在调整内外经济关系和抑制外向经济过度发展方面,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与汇率升值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外资税负的增加方面,因为,统一后的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将从15%提高到24%左右,这对外资的进入和出口的增长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其扩张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内资企业税负的降低,即从现在的33%调减到24%左右。由于内资企业的比例较大,减税后的激励增强,因此,统一税率的最终结果将是扩张性的。
然而,这一进程却是那样的困难,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从2000年入世拖到2004年末才有转机,但从2004年又拖到2006年,财政部两次提出立法议案,两次被搁置。最近,在强大的舆论面前,有关方面一再放风,今年8月审议,但实际情况是,直到现在都没有提出。看来,最早10月、甚至要推到明年人大常委会才能审议。
至于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消费型增值税,不仅有减税的作用,而且有公平税负的意义。前几年提出振兴东北经济时已经在东北试点,本应在试点的第二年就在全国推开,但我们没有这样做,而是在确立了中部崛起的目标以后,今年又将其作为优惠政策给了中部地区。
要知道,优惠政策其实就是歧视政策。内外歧视、地区歧视,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进行到今天,政府不把公平税负摆在首要地位,仍然要以歧视性政策和利益倾斜作为激励约束的主要手段,岂非怪事?除了继续造成进一步的扭曲以外,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结果。政府无序竞争的加剧,与所得税和增值税税法和税制上的这种歧视性安排有着很大的关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中国陷入国际经济循环和资本流动的怪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