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失衡:穷人向富人补贴
表面上看,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表现在货币和贷款投放过多、投资增长不降反升之类的短期运行问题上,实际上却是由根本性的结构失衡和体制障碍造成的。
人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的问题是长期发展和体制政策积累的结果。主要问题有二:一是外向型经济优惠鼓励政策的长期实施和非贸易品部门市场化改革滞后,造成内外经济严重失衡,二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造成政府企业化倾向严重,政府间竞争严重失序。二者虽然密切相关,但我们必须分开讨论。
货币增长为什么过快?信贷投放为什么过多?这并不是央行主动所为,而是不得不如此。在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外资不断大量流入、再加上热钱滚滚导致外汇储备迅速积累的情况下,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大量买入外汇和投放本币,造成流动性过剩。
以上半年为例,先不考虑热钱流入,贸易顺差6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4亿元美元,总计898亿美元,相当于增发7184亿元基础货币,目前的货币乘数大约在5左右,实际增加的货币创造是35920亿元。如果考虑到热钱流入,上半年的外汇储备增加1222亿美元,央行的压力该有多大?现在的做法,不从货币供应的源头上解决问题,只在货币循环的支流末节上打主意,难道这不是舍本逐末?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我国已经陷入了国际经济循环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怪圈之中,穷人(穷国)借钱给富人(富国),我国借钱给美国,每天对美国的补贴大约2.5亿美元左右,因而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中国出口的是贸易商品,而换回来的是美元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去购买美国国债或者存放在外国银行,增加和持有的是债权资产;人家再用出让债权得到的资金收购我国的企业和银行,增持的是股权资产。这种交易不仅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直接损失。
要知道,债券的收益率只有3.5%左右,而股权的收益率超过了10%。不仅如此,我们现在一方面大量出售国有资产,仅三家国有银行的外资入股何止千亿,另一方面又鼓励境外投资,在人民币汇率低估和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在这种交易中也处于不利的地位和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笔者无意否定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它是国有银行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支持发展对外投资,这也是扩大外汇需求、缓解升值压力的一个办法。问题在于,严重的内外经济失衡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风险。尽管这种情况的形成是由当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决定的,主要责任在美国。但是,由于美国的特殊地位,它目前并没有调整的意愿。而一旦国际资本流动发生断裂,美国的损失可能不会太大,它也承受得起;而我国的损失可能很大,我们则承受不起。所以,及早和逐步加以调整,以减少风险和损失,是十分必要的。
汇率升值绕不开
在事关中国经济发展根本前途的重大问题上,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种驼鸟政策,畏首畏尾、回避拖延。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扩大损失,加剧危机。既然目前经济运行的情况良好,为什么不能借机采取一些重大的调整措施?难道要拖到经济状况恶化时才动手调整吗?要知道,没有常开不败的鲜花,也没有永远运行良好的经济。
既然内外经济失衡的关键在于外部需求过旺,为什么不能改变和取消对外资外贸的优惠和鼓励政策,而要把政策的着眼点放在抑制内需上呢?既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很差,且作用有限,为什么不启用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呢?既然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且在继续快速积累,汇率升值压力很大,为什么不能放松央行管制,扩大实际浮动幅度,让汇率适当升值呢?
6月底外汇储备已经达到9411亿美元,年底肯定超过1万亿美元,难道要等到达到和超过2万亿美元时才解决吗?要知道,按照现有的走势,2010年达到和超过2万亿美元是肯定的,再过几年,3万亿美元也是可能的。这决非耸人听闻,而是一个明摆着的事情。到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时,中国经济会是一种什么情况?面临的风险如何?这是可想而知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中国陷入国际经济循环和资本流动的怪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