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客家村落“社公”信仰的生态民俗学研究(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当然,并非所有的社公庙都设于村落水口,也有的设在村中的田亩之间或村尾的山脚之下。如有地方志所述:“山区田段分散,农民常在每坑末段认一大树、石壁或挖一地堂作社稷。”①①《上杭县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页。


  但一般情况下,社公庙的周围都有古树或大树。这些俨然成了社公化身的树木,有效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成为客家村落弥足珍贵的生态景观。可以说,客家村落的生态系统是以社公庙为核心建构的。


  三、社公信仰影响下的客家生态教育


  在社公信仰的影响下,客家村民形成了种种极富地方特色的生态民俗和生态教育,这些生态民俗和生态教育渗透在村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在环境保护方面,村民对社公庙附近的树木、花草、河流皆怀有敬畏之心,即不可砍伐社公庙附近的树木,不可采摘周围的花草,不可往附近的河流倾倒垃圾;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对社公庙一带出现的稀有动物,如蛇、蟾蜍、壁虎等,村民往往会视为神异之物而倍加呵护,不得捕捉社公树上的鸟禽;在生产建设方面,引水开渠、建桥修路,事先要“禀告”社公,到社公庙前祭祀,以求得社公的“同意”;在日常的建房动土、修墓建坟之前,也要祈求社公护佑,以求工程平安顺遂。特别是,不少客家村落还有栽树造林以报答社公的习俗,比如在赣南兴国县的鼎龙村和茶岭村,有每年农历三月上旬到社公庙的后山栽树祈福的习俗。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如今这两个村子的社公庙后山所栽之树已蔚为壮观,被村民称为“社公林”。应该说,客家村民的这些习俗,对客家村落的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仅如此,客家村民在社公信仰的影响下,还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教育。这些生态教育的内容极为丰富,最常见的是,不可在社公庙前或社公树下做不恭敬的动作,不可在此大小便,不准在此谈情说爱,特别是不准砍伐和毁坏“社公树”,否则,将会受到惩罚,轻者会肚子疼,重者会丧失性命。在这种规训之下,客家村落的孩子对社公庙周围的花草树木都怀有敬畏之心,都会小心翼翼地善待它们。


  除了日常的生态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仪式情境中的生态教育。作为客家村落最主要的保护神,社公得到客家村民的高度崇拜与频繁祭祀,也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其祭祀仪式中贯穿了丰富的生态教育。


  对社公的祭祀分为一般岁时节日祭祀和社日祭祀。一般岁时节日祭祀主要在春节、清明、端午之日。在这些时日,客家村民会带着孩子到社公庙前祭祀,祈求平安,祭祀完毕后,会告诫孩子不要在社公庙的周围或山上玩火,不要砍伐附近的花草树木,也不要捕猎这里的鸟禽,等等。就是在这种叮嘱中,客家孩子习得了许多生态保护的知识和禁忌。


  当然,对社公最隆重的祭祀是在社日。客家村落的社日分春社和秋社。春社多在農历的二月初二,秋社多在农历八月初二。关于客家社日的由来,有学者推测,春社是从古代关于选择“社日”的规定变通而来,而秋社是根据农事安排,从农时节令而来[2]。在春社这天,客家村民会带上祭品到社公庙前祭祀,感谢社公对村民的呵护,特别是感谢在它的庇护之下才有的风调雨顺。在客家村民看来,春社这一天是自然万物生长的关键日子,因而,村民这一天一般是不上山砍柴的。在赣南兴国县的鼎龙村还有“藏刀”的习俗,即在春社这一天,村民要把砍柴的柴刀藏起来,以免社公“看见”。村民以这种方式践行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古训。


  相对于春社,八月初二的秋社更为庄重。这是客家村民要向社公充分表达敬意的日子,因而很多村落会有社戏的表演。由于这是在天气干燥易发火灾的季节,所以就有更为深刻的生态教育。笔者曾对赣南兴国县茶园村的秋社活动作过田野调查,调查发现,村里有一位专门负责生态保护和森林防火的老人,他是一位热心公益的村民。在八月初二秋社这天,他要到村里每家每户去宣传防火知识,并告诫村民要爱护村子的生态环境。倘若这一年有村民因扫墓或生产失火烧山,这位老人会代表全体村民督促这户人家去社公庙前烧香谢罪,并对这户人家作出惩罚,轻者罚米一担,重者罚请一出大戏。因而,这个村子的社戏资金有些年份来自大家集资,而有些年份则来自对失火者的罚款。社戏在秋社当晚演,戏台搭在社公庙前的一块空地上,所演戏种为采茶戏或木偶戏。社戏开始前,这位老人有一段开场白,主要是就这次失火的教训作出分析,希望其他村民引以为戒。近些年,由于戏班越来越难以请到,对失火烧山的村民惩罚的方式改为罚款放映一场电影,放映地点改为在村小的操场上。同样,在放映电影之前,这位老人仍然会告诫村民要小心用火,共同维护好村里的生态环境。无独有偶,在赣县田村的田野调查中也有相同的发现,即对于失火烧山的村民,对其惩罚的方式也是首先要到社公庙前烧香谢罪,然后再罚款请戏班唱戏,其他村民在看戏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失火烧山破坏生态的代价。可以说,客家村落社日里进行的生态教育,是极具特色的乡土教育和文化传承方式。


  客家村落的生态教育,还以社公传说的讲述方式进行。客家村落几乎每个孩子都听过家人或村里人讲述的社公传说。这些社公传说的内容涉及社公名称的由来、社公庙位置的选定、社公神性的灵验等。这些承载了客家村民生存体验和历史记忆的社公传说,常常为村民自豪地讲述。笔者在赣南宁都县东龙村调查时,村民讲述了这样一则社公传说:


  水口位置的社公树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清代以前这村子人口不多,村里常患水旱灾害,村民麻烦不断。在清末民初的一个晚上,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社公树被雷电劈成两半。第二天,村民见此情景,连忙用木桩将劈开的社公树合拢、固定,并在树上缠上红布“安抚”社公。社公为了答谢村民,全力保护村民。自此,村里风调雨顺,人口也多了起来。


  在这一传说中,社公被村民塑造成知恩图报的神灵,而社公树上仍有的被劈开的痕迹则为这一传说的讲述提供了因由。


  社公传说的题材类型包括寻物传说、治病传说、助考传说、助产传说等,而生态禁忌和生态保护的传说最为丰富,影响也最为深远。客家村落的社公传说积淀了客家村民丰富的生态保护知识,嵌入了客家村民对物候的观察和对自然的体悟,表现了对村落生态的终极关怀,为村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设定了种种禁忌,也以其神奇的色彩增强了社公的神圣性,并渐次成为客家村民精神的一种寄托和支柱。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客家村落“社公”信仰的生态民俗学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客家村落“社公”信仰的生态民俗学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27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