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客家村落“社公”信仰的生态民俗学研究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要:社公信仰是赣粤闽边区客家村落最普遍、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客家村民所处的生态环境与所从事的生计方式决定了社公的职能,社公庙的设置建构了客家村落的生态核心区,社公祭祀仪式中贯穿了丰富的生态教育,社公信仰的生态意识传承有助于客家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客家村落;社公信仰;生态民俗


  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7)02-0109-05


  一、客家村落社公的职掌


  在赣粤闽边区,居住着一个汉民族的独特支系,人称“客家人”。他们操几乎相同的口音,遵守着祖先的古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客家人的族谱以及他们的口头传说,几乎无一例外地记载着他们是在中古时期从中原南迁而来。客家人的迁徙历经赣南、闽西,然后再迁到粤东乃至粤西、桂东、四川、台湾以及海外。然而,客家人主要分布在赣粤闽三边境域相连的广大山区,这一地区是客家人长期以来集中居住的范围最大、容纳人口最多、地位最重要、客家文化特色最为鲜明的地区,人称“客家大本营”。


  客家人聚居的赣粤闽边区,几乎皆为山区,山多田少。历史记载:“虔于江南地最旷,大山长谷,荒翳险阻。”①①《西江志》(康熙)卷四。赣南的自然条件以“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道亭”为基本特征。与赣南相比,闽西的自然环境更为偏僻,交通更为险阻,“地处西南徼,崇岗复岭,深溪窈谷。山联脉于章贡,水趋赴于潮阳。千山腾陵余五百里,然后融结为卧龙山;四水渊汇几数百折,然后环绕而流丁”。②②《临汀志》“山川”。粤东是“无平原广陌,其田多在山谷间,高原恒苦旱,下者恒苦涝”,“凡膏腴之地,先为土著占据,故客家所居地多涝瘠”。③③《嘉应州志》(光绪)卷七。由此可见,历史中的赣粤闽边区,耕地少且贫瘠,旱涝灾害频发,交通运输不便,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不优越。


  在这一区域的客家村落,村民有多元信仰的传统,除了信奉佛、道、巫和祖先神之外,还有各种自然信仰,而社公信仰是客家村民最普遍、最重要的信仰之一。“社公”之名常见于古代诗人的笔下,如元代戴表元《社日城南》诗曰:“社日年年雨,江花处处春。”宋代陆游有“几点霏微社公雨”等诗句。在客家村民的生活中,社公又叫社官、土地伯公或福主。


  客家社公信仰是中国社神信仰的一部分,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蕴含了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客家社公信仰的形成,一方面是客家民众与当地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另一方面也与客家民众所从事的生计方式有关。传统时代的客家人以耕读传家,辅之以伐木、撐木排、挑担卖力、做手艺、做生意等营生,经常遭遇的问题是旱涝、疾疫、生产安全、房族斗争等。因而,社公职掌主要表现为帮客家村民解决乡运与灾变、争讼与械斗,以及保稼穑、护出行等等。


  不仅如此,在客家村民心目中,举凡自己的生老病死、婚丧节庆、衣食住行、科举功名等等,都在社公的“管辖”范围之内。比如,有新生儿出世,则由父母抱到社公庙前祈求平安,并包回香灰,供奉家中,直至孩子长大成人;有老人去世,家属要到社公庙前“乞土”,取回土后将之置于棺木前插香烛之用;小孩患了疑难病症或经常夜哭,大人除了带小孩上医院治疗之外,也不忘到社公庙前问个究竟;哪家孩子到了高考升学或谈婚论嫁时期,家长会到社公庙前祈求顺遂,如此等等。但凡村民在生活中遇到惶惑或麻烦,都会求助于社公。在客家村落中,与其他神明相比,社公有着与村民更为密切的关系。


  在客家村落,流传“老虎进村都得敬社公”的俗语,意思是说,社公是村民最重要的保护神,无论是外部的人员,还是神秘的鬼祟,进入村子都要征得社公的同意。因而,社公具有“镇村户”“把村口”的职责,客家村落有关社公镇妖除魔的传说也就特别丰富。


  在漫长的历史中,客家村民不论是遇到天灾,还是碰到人祸,之所以能度过难关,一定程度上与他们对于社公的执着信仰有关,是社公信仰给予了他们缓解精神压力的心理疗治契机[1]。可以说,客家村落社公的职掌,是客家人生存环境与生活心理的一种折射。


  二、社公庙的设置与客家村落生态核心区的建构


  在赣粤闽边区,几乎每个客家村落都有水口。所谓“水口”,是指村落溪流流出村子的地方。水口在客家村落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由于在客家人的风水观念中,水象征着财富和运气,所以对水流的入口处要求不严,不管何种方式、何种渠道,有来源即可,而对于水流出口处的要求就不同了,水口把得紧不紧关系到全村的财富和运气。


  客家村落的水口除了有溪流经过外,一般有石板桥或石拱桥。不少村落的水口还有茶亭。水口位置往往长满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意境优美,是村民休憩、小孩嬉戏的好地方。特别是在酷热的夏天,由于水口位置绿树成荫,凉风习习,所以村民在赶集或劳作回家时,都乐意在此歇脚纳凉。无疑,水口是客家村落中景致最美的地方。


  作为与客家村民关系最为密切的社公庙,其位置多设于村落的水口。社公庙一般不高大,一米多高,一米多宽,一米多长。少数的庙内有神像,大多数的庙内并没神像。社公庙设于水口位置,不仅具有“镇村户”“把村口”的风水文化象征意义,而且具有切实的生态保护功能,并建构了客家村落的生态核心区。


  水口附近的花草树木与山石鸟禽,因为社公庙的设立而被赋予了神性,村民因此而小心翼翼地善待着它们。特别是社公庙周围的大树或古树,人们称之为“社公树”而敬奉三分。被称为社公树的,多为适合南方生长的枫树、榕树、樟树或荷树等。这些树要么历史久远,要么形态奇特,要么树形高大,这就为嵌入相关的社公传说提供了可能。


  长期以来,客家村民主要以柴草烧火做饭,用木材建房作梁,而村民在砍柴伐木时总会舍近求远,远离社公庙所在的位置,并对社公庙周围的花草树木怀有深深的敬畏,不论个人如何需要、愿望如何迫切,绝不会去砍伐,即便有树枝掉落,村民也不会拾捡。久而久之,这些花草树木便成为村落生态保护的重要资源,社公庙也成为一个村落的重要标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客家村落“社公”信仰的生态民俗学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客家村落“社公”信仰的生态民俗学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27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