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组织中,很多组织都会有自己内部的权力。而进入社会后的个体在工作的组织中,有很多人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权力,特别是政府工作人员,他们通过给予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而拥有相应的政治权力,当然权力必定受到约束,但是在自律与他律约束机制都不健全的环境中,则容易发生贪腐。“人们在政治上的愿望除了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之外,还有对占有欲、好胜心、虚荣心和权力的渴求。欲望使人希望能尽可能多地占有财富以及权力,它是一个深不见底的空洞,是无法被满足的动机”[15]。再习俗化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也在经历着延伸、补充或者变动,这个时期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很可能会改变个人的生命轨迹、他人甚至社会环境,而道德就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带有褒义色彩的价值观。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接触权力后的再习俗化可能是个人道德观念与实践的转型期,也可能是道德变质的高发期。而对于从政人员来说,从一开始踏入政界到其从政生涯的结束,他们可能会一直面临着贪腐的诱惑。一些人经受住了考验,拒绝贪腐,坚守住道德底线,并未发生道德退化的再习俗化,在从政生涯里继续强化原有道德准则,但是有的人则会相反。
(二)再习俗化的主要内容
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会面临着道德变质的再习俗化考验,这对廉政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要加强干预性的再习俗化廉政教育,通过净化、控制、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的环境,延伸、补充、强化原有的道德观念、廉政思想、自律文化、制度意识、法制思想等,以达到动摇甚至改变堕落官员贪腐思想的良好效果。廉政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再习俗化教育的线性时间安排,重点加强新入职时、升职前以及日常思想教育等。另一方面,再习俗化教育也要重视对所有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政府工作人员的再习俗化廉政教育既要移风易俗,努力为廉政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也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内容,从中凝炼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廉政教育理念并应用于再习俗化的廉政教育中。
1.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移风易俗,移的就是传统风俗里的不良风气,改变一些传统陋俗形成的行为模式,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移风易俗,为廉政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比如重关系、礼尚往来等习俗不是说全盘否定,只是在一些情况下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一方面滋养了社会贪腐的温床,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因为很多民众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贪腐的推波助澜者。虽然廉政教育的直接对象是政府工作人员,但是民众的参与也极其重要。因此,加强道德教化和普法教育,提高民众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有效监督从政者,才能树立清正廉洁新风尚。
2.传承优良美德,唤醒自律意识。“义与利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一对重要范畴,‘义’即符合一定时代、一定阶级和社会团体利益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做到了就是一种正义;‘利’是利益。这二者关系,是古往今来每一个官员都要面对的问题,对二者的取舍也是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16]176。中国自古讲求“仁、义、礼、智、信”,面对利益的诱惑时,要重义轻利,克制欲望。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应当成为每个官员的行为准则。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在私利面前能够有足够的警觉心,秉持大义,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里的“良心”可以理解为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中国人历来看重的道德品质。廉政教育应当宣传正确的义利观,强化道德良知。此外,中国传统的自律精神也体现在村规民约中,村规民约是灵活的、体现自主精神与地方文化特色的自律文化,它是基层社会群体维持秩序形成的自我管理的习惯法。乡规民约具有接地气的特征,能从细节上维护群体利益的自律文化,也是国家法律的有力补充。
3.加强行业规范教育,强化制度意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社会上各种类型的组织也有其自身的行业规范。比如古代的行会,有监督成员维护行业信誉的作用;手工业的学徒制,在传承中完成行业规范的传授与实践;行业祖师爷崇拜,在信仰上实施民俗控制。中国历来讲究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在古代行业规范里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个商业经济占重要地位的社会,其行业规范的影响辐射可扩及社会,但是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由行业规范形成的小范围制度意识在缺乏契约精神的社会中,显得力量十分薄弱。陈勤建认为,“行业规范不仅对个体施加影响,对群体也施加影响,促使群体拥有一种共同的心理,从而有利于廉政文化的形成”[16]116。当下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各行各業的商业组织推动着中国经济高速运转,行业规范维持着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从业人员的制度意识。如果单从职业来说,政府工作也是一种职业,政府也有自己的行业规范——法律,这对于政府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但是一些官员却缺乏制度意识,钻制度空隙实施贪腐行为,制度不完善是客观原因,但是人的制度意识薄弱,做事不看制度,看关系、看利益则很大程度上与文化相关。所以,在廉政教育中,加强行业规范教育,强化制度意识尤为重要。
廉政教育是我国惩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预防腐败发生的源头性工作,而民俗在廉政教育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加强对腐败民俗化的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廉政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以优良政风带动良好社风、和谐家风,从而促进干部清正廉明。
作者:姚桂芝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廉政教育的民俗学路径探析(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