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建国与政治清议传统的复苏(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同时,在现代国家中,有法律保护和规范的议政,还是有效的政治减压阀。现代国家,规模庞大、人员繁杂、结构复杂、功能多样。这就注定了国家内部总是存在必予化解的政治张力——不同的个人与群体、不同的组织与政党,在政治上都会有分歧,在社会中总是有冲突,在文化上必定有差异,在生活上肯定有纷争。因此,源自不同价值立场、基于不同利益诉求、表达不同主张的议政,会促使公众中存在的政治紧张有效释放出来。这就不至于像古代社会那样,由于政治制度建制简单化的高压取向,造成控制有效时的臣服、控制松动时的骚乱、控制失效时的颠覆。而这样的议政,也有利于激发公民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公民的参与能力与自信,从而保证国家稳定运行所需要的政治忠诚。

当代中国,经由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领域的发展成就,促成两种跟进性状态浮上水面:一是随经济权利而催生的政治权利意识,二是巩固经济发展成就必须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两个问题,都关系到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建设。前者关系到现代财产制度的建构,进而与国家到底是目的性国家以自我维持,还是工具性国家以保护公民生命、财产与自由权利的定位发生关联。后者关系到国家是不是能够落到分权制衡的法治平台上的大问题。分权制衡,不仅需要在国家总体结构上促成国家权力、社会自治和市场自主的分流结构,还需要立宪民主政体的有效建构,以及相关体制的顺畅运转。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中国初步完成了器物层次的现代转变。但现代国家的深层制度建构,才刚刚启动。对中国而言,现代建国还显现出前路漫漫的长程性。

在建构现代国家的进程中,中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顽强前行、艰苦努力,可能落定在现代立宪民主国家的平台上;疏忽不察、固步自封,有可能被打回贫穷落后的“原形”。为此,大力聚集建构现代国家的宝贵资源,便成为促进中国现代建国进程的必须。而其中一项关系重大的事务,就是广开言路、倡导议政,汇聚向心力、展现向上性。从建国进程上看,这是中国在形式上完成了民族国家建构,实质上处在建构立宪民主国家的关键时刻,必须高度重视的建国事务。

建构立宪民主中国,是极具挑战性的建国大业,远非一人之力、一个组织所能为。动员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积极参与建国大业,为立宪民主中国的建构献计献策,是中国迈过建国的十字路口,晋入现代国家行列的必须。这就需要以现代议政机制为平台,激活中国的议政传统,为立宪民主中国的建构,有效聚集智力资源。基于这样的需要,清议传统的复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而复苏的清议传统,不再是纯化皇权政治的手段,也不再是清流、邪党政争的手段,更不是相关人物谋求权力的途径。复苏的清议传统,应是现代国家权力建制的制度建构,是公民发挥国家主人作用的有力途径,是社会约束国家的有效方式。在中国既定的代议政治中,源于权力的议政是国家权力制定法律规章的制度安排。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分流的现代架构中,公民议政是监督国家权力、谋求有效自治的基本方式。国家权力,即使没有落定在立宪民主的平台上,但因为在国家基本法中已经明确肯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因此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拒绝公众的议政。诚然,中国还缺乏议政的社会依托,不管这类依托是指法律供给、公民组织,或是公共媒体。但是,受到宪法保护的、公民议政的天赋权利,已经不容侵犯。而公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对国家政事的评议,乃是行使公民权利。只要“人民”共和国充分体现它的人民性,以及呈现它的“共和”国家政治特性,议政就会具有不可遏制的强大动力和现实需求。

复苏的议政传统,不再呈现从清议到清谈、再到莫谈国事的衰变线索。议政的制度建制,不再为清与不清的利益纠葛而疑虑。因为,现代国家并不需要议政的权力体系中人,秉持一种绝无谋权谋利动机的高尚道德感。国家权力体制内的议政,就是代议士合法表达他所代表的人群的利益诉求,只不过不同表达之间形成的共识,让不同利益诉求退让式地得到满足。但一切基于以权谋私意图的议政,绝对不为公众所接收,也会为权力惩戒机制所惩罚。而社会公众的议政,乃是基于自由权利得到法权保护基础上的政治评议,勿需壮怀激烈,无论动机高低,不计利害得失,最后一定只能落在公共利益上检验。这个时候,中国传统议政刻意区分的清流浊流,也就失去了意义。不至于在公民议政的时候,让那些抢占了道德高地的人自命清流,而将论争对手打入浊流队伍。反之亦然。议政仍然是有道德规则的,但那是公共德性规则,而不是清浊的道德动机区分。只要公民议政有利于立宪民主中国建构的公共目的,它就具有了势不可挡的公共力量,并且具有为人们广泛认同的公共特质。

[本文系即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政治清议——任剑涛访谈对话语录》绪论,发表时有删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亨廷顿,刘军宁译.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3.

[2]任剑涛.建国的三个时刻——马基雅维利、霍布斯与洛克的递进展现,社会科学战线,2013 (2)。

[3][12]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徐湘林等译.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4-5、283-284.

[4]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65: 2185.

[5]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9.

[6]房玄龄等.晋书·阮籍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 1360.

[7]吴应箕.东林本末.转引自张显清等.明代政治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05.

[8]迈克尔·埃默里等,展江译.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力媒介解释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9]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791-795.

[10]罗德·黑格等,张小劲等译.比较政府与政治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49-372.

[11]顾准,直接民主与“议会清谈馆”.顾准文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354-369.

编辑 杜运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现代建国与政治清议传统的复苏(5)在线全文阅读。

现代建国与政治清议传统的复苏(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2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