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自我控制经历了从“动作自我控制”到“意识自我控制”,最后到“行为与意识相统一的自我控制”的发生过程。
(二)自我控制发生的性别特点
本研究仅发现自觉性的发生有性别差异,其他三个维度男女发生时的水平相当。之所以女孩的自觉性显著优于男孩,要从自觉性自身的特点来分析。自觉性是个体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能遵从规则的自我控制表现,遵守规则是自觉性的首要特征。对于男女在自觉性上的差异,已有研究认为,有可能是男性自我控制的发展受先天的气质基础、神经生理特点等的影响更大,环境的影响相对小一点,而女性可能受外源性因素的影响更大一些。男孩由于受内部原因影响大,对于外部环境所强加的规则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自觉性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女孩从社会环境因素来看,从小就受制于社会规则,她们也更愿意遵守规则,所以自觉性发展一开始要比其他维度快。这一结果也可能是成人的教育期望所致,在人们的心目中,女孩通常是文静、听话、守规则的,而男孩通常是淘气、反叛、不太守规则的,而且家长对女孩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要求也会比对男孩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要求更高,所以女孩比男孩的自觉性发展水平高,不但是男、女本身的性格差异所致,也是家庭教养差异所导致的。
(三)教育建议
26个月以后,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发生发展,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儿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依据本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教育建议:
第一,应根据自我控制的发生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自我控制进行培养。本研究得到冲动抑制性、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的发生时间分别为26、35、36、45个月,涵盖了婴儿末期和幼儿早期,这就提醒教育者(家长或教师)不应仅仅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更应该广义地看待“学前教育”,依据自我控制发生的时间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由此既高效又有目的地提高儿童自我控制的能力。
第二,教育者应清晰地认识儿童自我控制的内涵,依据自我控制的不同结构对儿童进行教育。个体只有真正可以控制自己的认知、行为和情绪,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自我控制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但自我控制本身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教育者清晰地认识自我控制的内涵是对儿童进行培养的关键。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自我控制包括冲动抑制性、自觉性、坚持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维度,从对个体即时冲动的抑制、对社会规则的遵守、抗拒外界信息的干扰,到为了实现长远的大价值目标而等待等四个方面,并据此设计了早期儿童可以接受的四个情境实验,这也提示教育者应该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选择主题游戏活动作为最佳载体,促进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
第三,教育者应特别重视男孩自我控制的培养,尤其是其自觉性的发展。本研究表明早期儿童自觉性的发生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的自觉性水平显著低于女孩,这很有可能是教育者的教育期望效应导致的,所以教育者还应该特别注意对男孩规则意识的培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早期儿童自我控制的发生(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