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悦 杨丽珠 刘 歌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 ll6029;2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第四幼儿园,大连 116041)
[摘要] 自我控制是个体人格发展的核心,对儿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347名24-48个月的早期儿童为被试,应用情境实验探讨早期儿童自我控制四个维度的发生时间、特点及各个维度之间发生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冲动抑制性、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的发生时间分别为26、35、36、45个月,证明自我控制的发生是一个逐步发生的过程;自觉性发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冲动抑制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的发生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教育者可以根据自我控制的发生时间,有针对性地对早期儿童的自我控制进行培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自我控制;人格;早期儿童
一、问题提出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无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综合系统。自我控制对个体许多重要的生活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墩育部2012年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育要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并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自我控制作为幼儿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与他人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核心和基础,可以让个体拥有良好的健康状态,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并能有效预测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及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学习成绩来说自我控制的预测作用比智力的预测作用还要大并且自我控制可以提高个体的认知灵活性,使个体具有高水平的创造性。但是我国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不容乐观,2004年中国众多学前教育研究机构的百余名儿童专家通过临床研究认为“注意力差,易分心,难以完成任务,在幼儿园坐不住,来回走动”是幼儿所有问题行为之首。研究者通过跨文化研究也发现我国儿童自我控制水平较低。
因此,对我国儿童自我控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仅仅探索幼儿阶段自我控制的发展又是不完全的,因为儿童自我控制的发生和早期发展涵盖了婴儿末期和幼儿早期。一些相关研究表明,冲动控制(Impulse control)出现在2岁,以外部言语支持的自我控制(其特点是社会行为的内化,动作抑制)出现在3—4岁,而以内部语言为基础的自我控制出现在6岁。陈会昌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延迟性情境中,2岁儿童已经表现出自我控制行为。在自我控制发生发展过程中,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有的研究者认为男孩、女孩的自我控制水平不存在差异,如孔帕( Kopp)等人研究的结果表明,30个月之前自我控制并不存在稳定的性别差异,但孔恰斯卡( Kochanska)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22、33个月的儿童在自我控制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女孩的自我控制能力高于男孩。从以往研究综述可知,儿童自我控制的发生发展时间不只在于幼儿阶段,对于早期儿童自我控制发生的研究有利于从根本上探讨幼儿自我控制,乃至成人自我控制发展的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将以本团队30多年对儿童自我控制的研究为基础,通过情境实验设计,从24个月开始,每个月都对儿童的自我控制进行高密度的实验研究,以期清晰地阐述自我控制发生的时间顺序及各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不仅能丰富自我控制的早期研究成果,而且能为儿童的早期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3岁之前是自我控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研究探讨的“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认识稳定发生后,自我对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而不是个体单纯对自己肌肉动作的控制。已有研究表明,24个月是个体自我认知稳定发生的时间点,而且本研究的预实验结果也显示,24个月前的儿童尚不能通过本研究中的各项实验,因此正式实验时所选取的被试均为24个月以后的儿童。
在大连市3所幼儿园随机选取24—48个月健康儿童347名,其中男孩173名,女孩174名,具体分布见表1。
(二)测量方法
本团队对自我控制进行了近30年的研究,探索出儿童自我控制的四个维度是冲动抑制性、自觉性、坚持性和自我延迟满足,该模型经过多年的实证验证,具有良好的效度。本研究以这四个维度为出发点,依据各维度的内涵设计相应的情境实验,研究早期儿童自我控制的发生规律。
1.冲动抑制性情境实验设计与评分标准。
冲动抑制性表现为个体对短期、直接欲望的控制能力。冲动具有短期性和爆发性,因此只要个体能够抑制住短期的冲动,就代表冲动抑制性发生。冲动抑制性实验任务采用抑制控制( Inhibitioncontrol)研究中经典的“停止信号”(stop signal)范式,该范式要求被试在实验中根据提示信号,快速而准确地停止一个行动,这种任务可以有效地测量被试抑制冲动的能力。
本次实验设计为了更好地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选择了一个可以发出乐音的“敲敲琴”。实验时,主试拿出敲敲琴,并演示敲琴的方法,然后让被试自己试着敲琴,并告诉被试敲得越快越好,直到主试说“停”,被试就要马上停下来。当被试明白实验规则后,正式实验开始,主试示意被试开始敲琴,并记录被试在主试说“停”的时候能够马上停下来的次数。因为被试年龄较小,同一个模式不易重复次数过多,所以本次冲动抑制性实验发出停止信号3次,均随机呈现,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
2.自觉性情境实验设计与评分标准。 自觉性表现为个体在无人监督时,也能自觉遵守规则。个体一旦能够利用内化了的规则而不是外在的监督规范自己的行为,即可视为自觉性发生。本研究参考“被禁止的玩具”(Forbidden Toy)实验任务考察个体自觉性的发生。在原任务中研究者在儿童面前摆放有吸引力的玩具,并告诉儿童在主试不在场时不允许触碰玩具,主试离开房间5分钟,考察儿童在成人不在场时是否可以按照规则行事。
本次实验工具选择了一个可以行走并发出乐音的电动小乌龟玩具,外形可爱,得到所有被试的喜爱。正式实验时,主试拿出电动小乌龟,简要地展示它的功能,问被试是否想玩这个小乌龟,得到被试肯定回答后,主试说:“我要到隔壁房间去工作,在我离开的时候你不能碰,也不能玩这个小乌龟,等我回来后咱俩一起玩这个玩具,好吗?”被试同意后,主试离开实验室,被试单独直接面对小乌龟5分钟,具体的评分标准见表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早期儿童自我控制的发生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