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命意蕴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崔红英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长沙师范学院,长沙 410100)

稿件编号:201502270030

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立项资助项目“教育公平视域下湖南省幼儿学习活动体系研究”(编号:201422079:

通讯作者:崔红英,长沙师范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研究生,E-mail:583047636@qq.com

[摘 要] 音乐具有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属性,是个体自然生命的呈现,音乐与生命同构,能引领个体精神生命的追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命意蕴体现为尊重幼儿个体参与音乐活动的生命体验,发展幼儿的主体间性,培育幼儿热爱生活和追求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当前幼儿园班级集体音乐教学却遮蔽了音乐教育的生命意蕴,值得教师们深刻反思、警惕与改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音乐教育; 集体教学; 生命意蕴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情感活动。音乐性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的一种获得性遗传。而教育不仅仅实现对人类生活经验的传承,更引领个体为着实现“完满地生长”而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超越现实和实现自我。在这个意义上,教育通过创造一种“可能生活”而使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化生活方式,也是引导幼儿个体生命展开的过程,因此创造丰盈的生命发展空间,实现幼儿在音乐学习中完整的生命成长,就成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生命意蕴的基本内涵。

一、音乐对人的价值

(一)音乐具有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属性

文化性与传承性是音乐的重要特性,是音乐满足人类群体生活需要的重要属性。音乐是人的现实存在,更是人类文化的建构活动。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是引发情感、记忆和快乐的社会表达的重要方式,而且在很多方面促进这些转变的发生。《论语·泰伯》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别人的歌唱得好听,孔子听得心情激动,就要求人家再唱,然后自己高兴地与之唱和。由此,“和”成为“乐”的一个引申观念——“和”即与他人之“音”合,“和”能使大家都感到快乐。“音”的主体是个人,“乐”的主体则超出个人而具有了群体性。音乐不仅是个体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也是达成群体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方式,由不同文化构成的音乐语言,成为人们在其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所以音乐的真正源泉是人和人的文化

当音乐响起,人们在共同进行音乐活动时,文化的符号意义就发生了。通过音乐,主体之间可以分享和了解情感与感受,这也正是为什么“人的音乐性”能够体现出“主体间性”。通过音乐,我们不仅理解了我们的亲人和同伴,我们甚至可以理解我们和远古时代的祖先所共同拥有的某些人格。这就是人类所拥有的内在的、情感的生命,音乐使我们有机会到达那个主观世界,同时创造一种主体间的交流。正因为此,不同地区的音乐语言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同地区的人们记录音乐、理解音乐的方式不一样。就像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所说:“从地主的庄园到农民的农舍也许只有十步路,可是你不走过它就听不到真正的民间音乐”。文化是人们之间达成音乐理解的共同符号。正是音乐的存在,使人们可以举行盛大的仪式,共同庆祝或共同祈祷。音乐不仅带来族群内的理解与认同,而且成为各个族群必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重要认识方式。

(二)音乐是个体自然生命的呈现

《礼记·乐记》形象地阐明了音乐的起源:“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作为人类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音乐用丰富微妙、细致精彩的声音语言表现着人类的情感世界。音乐的这种独特表现力使它成为生命个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就以音乐、舞蹈、歌唱来悦神并自娱,如黑格尔所言说:“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按照它的最深刻的主体性和观念性的灵魂进行自我运动的性质和方式。这番道理也适用于音乐的效果。通过音乐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也论述了“直接得到快乐”是艺术活动的特性。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说:“音乐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本来自真的自然与真的生命。”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音乐的本质内涵。音乐既是人类生命原发的活动,也是人类生命的表现形式。音乐性是人的一种本能。一方面,儿童通过生物遗传获得了存在于自然之中的乐音、节奏原形;另一方面,在人类漫长的文化演进过程中,自然之音转变为乐音、自然之律动转变为节奏,并经过层层积淀,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形式,成为人类的一种获得性遗传。“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与生俱来地有一种伟大的创造性力量——有着本能的缪斯。”挪威奥斯陆大学音乐学教授让一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认为这“本能的缪斯”就是人类每一个成员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运动为表征的生存性力量和创造性力量。在兴奋时,人们引吭高歌,以表达难以言表的喜悦;在忧伤时,音乐可以抚平心灵的创伤。这些都是人类音乐性的具体表现。

音乐“唤醒”和满足人的直觉情感需要。席勒曾指出:“美对我们是一种对象,因为思索是我们感受到美的条件。但是,美同时又是我们主体的一种状态,情感是我们获得美的观念的条件。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又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审美是与人的感觉、欲望和生存状态紧密关联的一种体验,与生命的和谐及幸福息息相关,可以归于生存的范畴。生命要正常健全,就必须有音乐参与。正因为此,休谟才说“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

对于儿童而言,音乐在他们生活中的分量更重、影响更大。儿童对于音乐的音响更为敏感,也更倾向于使用歌声、动作等来表达他们的生命体验。这种指向外部的音乐感受,对于儿童而言,是一种持续的自我表达的方式。人类学的研究已经证实,音乐不仅仅是“听”的艺术。实际上,当我们考察任何民族的音乐时,都几近一致地发现,音乐是融合听觉、身体运动、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儿童迅速成为社交的主动发起者,其心智、躯体和感觉一起投入音乐,而且在运用歌声、身体姿态和动作进行自我表达时,儿童充满了自信,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更为不可思议的是,面对音乐,儿童不仅仅只是个欣赏者,还是个执着的创作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孩子高兴地哼唱着某首歌曲,而这首歌曲也许是他耳濡目染非常熟悉的,也许是他在当时情境下的即兴创作。不论何种来源,儿童总是会在成人想象不到的地方加上自己的理解,他们像个天才的作曲家,随便拿上一些物件就能敲打成随意的乐章,显示了音乐对儿童的内源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命意蕴在线全文阅读。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命意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18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