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非物质激励指标。非物质激励效果通过量表算法获得,采用组织环境、精神激励、职业能力发展激励三个主层次与13个次级指标构成。非物质激励概念源自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他发现工资福利等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而不会产生激励,而成就、赏识、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因素,却能对他们产生很大的激励效果,尤其是对于自我价值实现有较高要求的知识型员工。
三、M公司员工工作体验评测结果
第一,优势体验主要包括:M公司员工整体工作体验良好,员工关注发展与提升,对行业与公司发展前景抱积极乐观态度,部门内团队氛围良好。
第二,重点需要关注的体验包括:一是会议过多对员工工作计划的影响。因为会议多,耗时长,员工解读为工作量增大而引发不佳体验,员工对个人工作效率和个人价值感产生怀疑。二是工作生活无法很好的平衡。作为知识型员工,M公司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价值成就感除了来自工作本身、物质、荣誉外,也有赖于工作中关系的处理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员工目前面临工作量大、加班多、出差多、难以兼顾家庭成员的照顾和教育,休假不够。三是跨部门沟通和知识共享存在一定障碍。这种障碍可能是由于工作量大、业务范围广、信息交流平台缺乏导致的,其中部门领导的交流开放程度尤为重要。
第三,个人特质积极情绪倾向指数低于国家公务员,与企业白领相仿,需要适当提高。
第四,员工对非物质激励因素满意度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员工认为重要的非物质激励措施是权利激励、关怀激励、企业文化;期待完善的是榜样激励、目标激励、信任激励。满意度高的是工作环境、企业形象、培训激励;不满意的是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升迁激励。
第五,工作体验与积极情绪呈高度正相关,员工情绪状态是影响工作体验的重要因素;工作体验与非物质激励满意度呈中度正相关。
四、M公司员工工作体验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评测结果,M公司通过员工研讨和头脑风暴,得出改善措施如下:
1.统筹管理技术类会议。明确责任部门,统筹全公司技术类会议,合理利用资源;制定会议开展流程,提高会议效率;形成公司《会议规约》,提倡精简高效会风,向外影响非组织会议。
2.专项开展科研创新。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全面统筹规划科研创新工作;建立完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创新。
3.完善知识管理系统。加强工程项目档案归档管理,按节点归档,及时更新;组织员工参加每年2-3次档案系统培训;及时做好项目总结;做好通用图、标准图的编制和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4.促进多渠道高质量沟通。公司高层领导以身作则,每月与2位部门正职高质量交流1次,传达管理思路,关心工作状态;开展专项教练辅导培训,改善部门沟通氛围,缓解压力。
5.提升工作掌控度。以工作能效提升带动工作掌控度和生活平衡:编制关键技术节点控制文件,加强辅导 ;提高员工时间管理、计划管理能力;加快推广新技术使用;开展EAP项目,试行生活教练服务,为需要的员工提供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工作压力、工作规划等方面的1对1 咨询服务。
综上,M公司的员工工作体验改善研究项目从项目设计,定性调研,再到定量调研,共历时5个月,全面掌握了员工的工作状态与体验,建立了员工快乐工作体验模型,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体验,有的放矢地提出了改善措施。后期,还应当注意这些措施的反馈监控,定期进行总结,不断修正或强化公司为改善员工工作体验所付出的努力,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知识型员工工作体验改善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