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手段
建议学生素质档案,每年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评,针对存在问题定期进行返馈,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突出体现“教与学、学与练、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形成多渠道、渗透式、全方位三维整合教学模式
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体现“教与学”的结合,主要表现在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互动式课堂,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建立系统化的由学生参与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学与练”结合主要表现在结合专业与课程特点,创造多种实训形式。如:课程内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业务综合实训、顶岗实践等,实施各种形式的模拟实践教学。将学生引进模拟实际的情景之中,在课外创造多种模拟教学形式,如模拟经营、案例分析、情景教学、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模拟实践的教学形式。在各类课程体系教学中“课上课下”结合主要表现组织学生成立各种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能力,体味人生,迎接未来的挑战。我系已有各种学生社团等10余个,学生在开展活动中进行学习锻炼,对学生的双导师制专业理论教师和企业导师可随时进行指导,邀请的企业家、人力资源经理到专业讲课。在各类课程体系教学中“校内校外”结合主要表现在校企资源的共享,校内主要完成理论与实验情景模拟实践课程,校外主要完成专业实习、项岗实践,通过课程和人员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校内和校外结合。形成多渠道、渗透式、全方位三维整合教学模式。
(五)建立了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培养联合体
从本项目开始实施课题组成员在校企协作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为三维课程的融合实施提供资源保证。成立了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并建立了相关管理章程,为校企协作从制度上和体系上提供了支撑,企业导师由最近的五名发展到十三名,企业实习基地由六个发展到十七个。在专业实验班上建立双导师人才培养方式,初步实践了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企业导师组成双导师制框架,企业导师在2013级人力资源培养计划修定时参与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修改和调整,同时3名企业导师参与了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的编写及制造业解决方案和案例。从2010年开始企业导师在专业导论、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综合素质提升训练和课程设计方面进行尝试合作,目前各方反映良好。
三、解决人力资源卓越管理师培养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条件和设备配置不足
虽然课题组老师已经尽最大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但由于经费有限,有些教学软件和教学设备没有办法无法落实,导致有些课程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课程组老师一起努力并落实。
(二)实习基地、企业导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随着学生人数的进一步增加,再加上管理类学生培养过程中得个性特征。原来所建立的实习基地和聘请的企业导师远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扩大校企合作范围。
(四)传统教学管理不能满足专业培养特色的要求
管理类学生培养,需要灵活机动,而不能仅用捆绑式的课堂教学来实现。所以应该给老师更大的自由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企业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从“心验”过渡到“体验”,逐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更加能够实现人力资源卓越管理师培养的目标。
(五)专业老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还有部分专业老师理论功底深厚,但实践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不足,需要给老师更多的到企业挂职锻炼,解决专业教师理论精通,缺乏实践经历的问题。
结束语:本课题主要通过对理论基础、现代评价模式以及国内外学生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遵循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评价体系应具备的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发展原则、明确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基于学生综合素质測评指标的视角,构建我校人力资源卓越管理师以职业应用为理论宽度的专业理论课程评价体系,以职业技能为主导的实践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训练课程评价体系等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其指标体系涵盖了所有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以及综合素质训练课程等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形式以及实施步骤等各环节的内容。在理论实际中贯穿认知评价、重视学生情感和道德评价、重视学生技能评价、建立“发展型”的学生评价组织架构,构建毕业生跟踪反馈评价体系,以期对我校人力资源卓越管理师培养质量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
参考文献:
[1]李国会,王晓东,林源.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研究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09(11);
[2]安勇,邵卓峰,严俊鑫.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深度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6);.
[3]孙泽平,何万国.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析[J].教育探索,2010(11);
[4]刘国繁,曾永卫.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
[5]刘拓,屈波.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作者:李育英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基于人力资源卓越管理师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课程体系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