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文全
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是国家交通运输部综合分析当前形势,立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服务好“两个百年目标”而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综合交通是核心,智慧交通是关键,绿色交通是引领,平安交通是基础, “四个交通”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有机体系。对于烟台来讲,在具体推进综合交通这一核心战略时,应突出区位优势,在“联”字上下足功夫,以联促建,协调发展,构筑起综合交通发展体系。
区位优势和交通基本情况
烟台发展综合交通的区位优势。烟台是全国25个主要港口城市和全国首批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濒临渤海、黄海。东部面向日韩经济发达地区,是加强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东北亚陆海要冲;北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是烟台至大连“黄金水道”的桥头堡;向西辐射华北腹地,是全国南北海上交通和东西海陆腹地交通的重要枢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烟台拥有了齐全的运输方式,具备了发展全要素、立体式综合交通体系的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家、部省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烟台逐渐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胶东半岛高端制造业的集聚区。一批国家、省试点项目和区域性、,国际性交通通道项目相继在烟台落户,这也为烟台发展综合交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烟台交通发展基本情况。公路方面: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7公里,农村公路1.57万公里,公路密度123.84公里/百平方公里,通油路行政村比例99.85%。全市以沈海、荣乌、威青、烟海高速和国道204、206、309等高级公路为主框架,农村公路为补充的现代化公路网干支相连、四通八达。公路建设长足发展的同时,道路运输运力基础也不断夯实。全市共有营运客车3233辆,2吨以上营运货车8.7万辆。2014年,全市道路客运量完成3.65亿人,货运量完成1.65亿吨,旅客周转量完成132.07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完成493.33亿吨公里。2014年,烟台境内蓬莱至栖霞、龙口至青岛、文登至莱阳三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建成后,全市公路网络将进一步优化,烟台既有高速公路路网纵向不足的短板将得到有效弥补。港航方面:全市现有海岸线909.1公里,规划港口岸线98公里,港口水域面积约37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37.7平方公里。烟台港下辖10大港区,港口生产性泊位21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5个,最大靠泊能力为20万吨级,设计通过能力1.16亿吨。烟台港作为中国沿海第十大港口,已与70多个国家、100多个港口通航。2014年,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19亿吨,同比增长l1.5%;集装箱吞吐量235万TEU,同比增长9.6%。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航道、7~l5万吨级通用泊位、芝罘湾港区5万吨级通用泊位等工程先后开工建设,烟台港区将逐步发展成为黄渤海和东北亚地区区域性大型主枢纽港。铁路方面:烟台境内骨干铁路营运里程达220公里,主要有蓝烟铁路、桃威铁路和大莱龙铁路。2002年,蓝烟铁路复线建成运营,客列通达11个城市,货运几乎通达全国各地,解决了铁路烟台段运能弱的问题。2011年,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运能提高了40%。2006年,烟台至大连铁路轮渡成功运行。2007年至2009年,分别建设了烟台龙口港区、西港区和莱州港区三条进港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也已建成通车。目前,德龙烟铁路龙烟段工程正在建设。民航方面:为解决烟台莱山国际机场军民合用这一制约,烟台投资建设了烟台蓬莱国际机场,该机场已于201 5年5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新机场为国内民用航空中型机场、对外籍飞机开放的口岸机场,飞行区一期规划规模按4D级设计,兼顾部分E类飞机使用;机场一期工程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满足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4万吨的要求。管道方面:目前,烟台已有四条管道运输项目,总里程950公里,分别为莱州至昌邑输油管线、烟台港西港区至淄博重质液体化工原料输送管道项目、中世天然气管网和中石油泰青威管线。
以联促建
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不能某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独立发展,要充分发挥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合作用,在“联”字上下功夫,以试点项目为突破口,平衡用力,协调发展,才能扎扎实实向着综合交通发展目标迈进。在这方面,烟台近几年在陆海联运、铁水联运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对下一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进行了先行先试。
渤海湾烟台至大连航线陆海联运甩挂运输试点。渤海湾陆海联运甩挂运输项目以烟台至大连滚装航线客滚运输为载体开展,始于2007年,现已上升为国家级试点项目。从区位来分析,烟台与大连分处渤海湾“C”字口的南北两端,海上航距89海里(合165公里),经由该航线滚装运输,将华东、东北陆路通道截弯取直,突破山东半岛与东北地区之间货物运输必须绕行山海关1400余公里的制约瓶颈,是渤海湾的“黄金水道”。充分发挥这一水上通道优势,发展陆海联运甩挂运输,既有巨大的安全效益,又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陆海甩挂实现了牵引车与挂车的分离,从根本上消除了车载燃油上船的安全隐患。对运输企业,节省牵引车、驾驶员过海船票、食宿费用;对生产制造企业,减少了仓储、堆存和装卸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对船舶企业,滚装船占位空间得到有效节省,解决了过海船舶夜间“车源多,拉不了”、白天“车源少,吃不饱”的问题,提高船舶实载率。而且,海运比陆运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体现在节能减排方面。目前,烟台至大连航线4家船公司全部参与了甩挂运输,甩挂运输量迅速增加,达到了边试点、边推广的目的。2014年,完成甩挂车辆2.48万辆次,自开展试点以来累计完成甩挂车辆突破10万辆次。
烟台至韩国平泽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由中韩两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推动,山东最早开展,在烟台、青岛、威海、日照四市六个港口进行试点。烟台确定为试点后,前期主要工作是解决对韩航线问题。2012年,交通运输部批复成立烟台渤海国际轮渡有限公司从事烟台至平泽客滚班轮航线。2014年7月1日,烟台至韩国平泽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通道正式开通。营运航线的船舶为“StenaEgeria”(思丹娜女神)号客滚船,船长186.5米,总吨24418吨,载重16876吨,拥有客位523个,箱位300TEU,最大航速23节。该航线船期为每周二、四、六从烟台出发,通过甩挂运输,实现了货物的夕发朝至。同时,搭配原有的每周一、三、五发往韩国仁川的“香雪兰”号,烟台至韩国实现客货班轮“天天有”的局面。烟台至韩国平泽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通道的开通,将对中国和东北亚地区的客流、物流沟通带来积极影响,为烟台与韩国间经贸交流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还将进一步发挥烟台对韩开放优势,深化对韩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促进并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对打造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中心,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烟台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几点探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