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宇骞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大同)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造就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现在的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教育资源稀缺的困境。为实现健康发展,高等院校应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督力度,降低培养成本。本文首先介绍了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概念,然后说明了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详尽探讨了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解决思路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实施高等教育服务的社会机构,完善、系统、科学的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是高等院校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现状看,国内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采取统计手段完成教育成本的核算,该成本核算模式不利于高校将系统的教育成本信息传递给相关信息者。当今多数高等院校中存在大量问题,这些问题迫使相关工作者把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当作课题破解。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高等教育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变革。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需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并优化资源配置。有研究指出,解决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问题,能实现高校教育资源耗费的合理归集和分配,减少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鬲等教育学生培养成本的基本定义
成本的概念来源于企业领域,作业成本法是现代企业部门中相对前沿的成本核算方法。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既包括物化劳动价值,又包括活劳动价值。高等教育学生培养成本一般包括劳动资料耗费、活劳动耗费、管理费用、其他费用四方面内容,其中劳动资料耗费包括房屋、建筑物、仪器仪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维修费用以及教学用具等需要学校提供资金的资料。活劳动耗费涉及的内容较多,既包含支付给大学教师的资金,又包括支付给学生的资金。从教师的支付资金看,主要包括工资、津贴、奖金,从学生的支付资金看,主要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管理费用涉及教育过程中各事项需要花费的费用,如管理教学支出、科研支出、行政支出以及后勤服务支出。研究高等教育学生培养成本核算问题,可确定收费标准,补偿教育耗费,并为衡量教育投资效果提供依据。
二、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高等院校被推向市场,资金来源发生改变,若想获得发展,就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开展成本核算;正确核算教育成本,能控制不合理支出,提高办学效果及高校综合竞争力;高等院校制定并落实收费制度后,收费标准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课题,而收费标准的确定离不开成本核算。高等院校的教育成本和计量没有得到较好的监督,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也未得到良好的科学配置。可见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是高等教育管理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合理确定学生收费标准的依据,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三、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相对落后。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学校所需的经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出台以后,我国高等院校资金利用效益明显提高,其发展也是步步高升。但是,在此项财务制度中,成本被支出所代替,不能切实了解高校的办学效益。与此同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反映高校收益,高等院校自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现代社会往往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高等院校的投入也讲究效益。高等院校的支出不能如实反映不同培养对象的实际成本,也不能按照受益对象予以归集。
(2)高等院校成本核算相对复杂。过去,我国教育事业具备多种特性,如社会性、福利性、消费性,同时也具备生产性,但我国教育事业的生产性并没有被广泛强调,社会对该项特性的认知度及推广度较差,教育投资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活动,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着培养成本核算问题,除此之外,还伴有成本补偿问题。与物质产品生产成本补偿不同,高等院校的投入成本只能在学生毕业后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得到补偿。因为高等院校成本补偿存在滞后性,所以人们不能能深刻认识高等院校是一种特殊产业,也间接弱化了高等院校培养费成本核算意识。也促使高等院校向学生收取学杂费来弥补投入。
(3)成本计价方法存在局限性。近年来,诸多高等院校愿意综合考虑办学质量以及办学效益,高校核算学生培养成本直接影响学校健康发展。目前,高等院校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匡算成本,在匡算成本中,往往现查阅历年经费支出,并以此数据为依据估算需要支出的学生培养成本。另一种成本计算,在成本计算中,需先了解支出资料,并对其统计、分析,适当取舍,最终确定有用数据,纳入成本核算,并计算结果。无论是哪一种学生培养成本核算方法,都有不足之处,都不能满足学校健康发展需求。
四、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解决思路
教育投资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投资,属于生产性投资,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可提高自身内部控制效果,使学校收获较高的办学效益。从整体上看,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培养成本核算不健全,为纠正这一缺陷,高等院校应在现行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关经验,构建自身核算体系。
1.同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
(1)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实际成本计价是一种科学的、完整的、全面的、严格的成本核算方法,高等院校需借助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经验以及规章制度开展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工作。在成本计价过程中,若某项费用与成本无关,则将其扣除,并按照资产损耗程度分期将费用摊入培养成本。
(2)确定成本计算周期。周期的确定对学校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明确成本计算周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项要素费用的核算难度,也便于各类费用的归集以及培养成本的计算。高等院校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应以学年制为基准确定成本计算周期,保证成本计算期和学生培养周期相适应。高效的学生培养工作是周而复始的,新生和毕业生不断交替,各届学生培养成本难以有效划分,故可将每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纳入成本计算周期。
(3)确定当期收益与成本。收付实现制能真实的折射高等院校预算经费收入、支出情况,学校选用收付实现制度,能了解教育经费的执行情况,也能监督教育经费的执行结果,缺陷是不能对培养成本进行核算。高等院校现实运行当中,在两个相邻的会计期间中,事业收入和支出是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的。当期的支出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长时间收益,比如说,图书、教学器材、体育用品等为一次性投入,以上一次性投入应用寿命较长,能培养多届高校学生。为正确计算学生培养成本,准确确定当期的收益和成本,应实施应收应付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