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业升级是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发展规划,是行业企业优胜劣汰的过程,产业升级对国内的企业不仅形成了极大的外在压力和倒逼影响,也促使企业在生产资料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以往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群体特征具有差异性,高职院校在社会培训的参与度不够,导致目前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培训工作开展不如人意。将从产业升级背景、外来务工人员调查、高职院校培训现状、问题以及培训对策等方面阐述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工作。
关键词:产业升级;社会培训;外来务工人员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047-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向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同样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推行产业升级是党和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
一、产业升级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关键是依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从本质上来说,产业升级就是使产业从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状态跃迁。
产业升级的过程是一个产业调整的过程,主要是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个转变导致企业对生产方式进行大量投入,采购先进的设备、引进和开发新技术、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程度大大提高,大量缺乏技术含量的烦琐工作由机器替代。因此,企业的用工需求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达到2.25亿人,而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其中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同时呈现出中、西部劳动力缺口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不均衡态势。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为其提供人力保障。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控中心通过对全国102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高级技能人员和高级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其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人才的缺口最大,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能人员的岗位空缺和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2.01、1.91、1.81、1.8。
从以上两组数据来看,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质量、数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外来务工人员现状调查
一般意义的外来务工人员就是指那些保留农民身份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即“农民工”。根据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外来务工人员总人数约为2亿人。一般而言,我们将外来务工人员分为两类:一是老一代务工人员,他们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进城工作,目前已经逐步退出了城市。二是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大多是老一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父辈相比,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
有学者认为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具有“三高一低”的群体特征,即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职业期望较高、物质和生活享受要求较高、劳动耐受能力较低[1]。
也有学者认为新生代外来务工人有以下特点:年轻化程度高,务农经历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职业期望值高,对尊严、健康、权利、精神生活的关注度高,对个人城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更加关注包括身份转变、职业转变和地域转移的同步实现[2]。
总的来说老一代外来务工人员特征为劳动耐受能力强、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较差、生活期望值较低、较为安于现状。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特征为文化素质较高、职业期望值高、劳动耐受能力差、个人能力发展意愿强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产业升级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策略研究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