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联网背景 电子证据 保全公证 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成为新的网络发展方向,由此产生的“海量化”和“碎片化”的电子数据信息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学习。电子数据成为信息世界中名副其实新的‘证据之王’,网络信息所引起的法律纠纷不断,然而,面对海量的电子证据,如何对出现在网络世界里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进行证据保全公证,科学地界定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与其事实的关联性。传统的公证模式采取现场取证、现场拍照等方式,以确保原始证据的产生都是在公证员面前发生的。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这些“海量、无痕、易变、不易保存”的电子数据产生时不可能都有公证员在现场,网络电子证据的保全公证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这都是对传统证据保全公证方法的挑战,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上述的问题目前业内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一、建立电子证据保全公证制度
“电子证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的保全证据公证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已将电子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形式”。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虽然提升了人们的公证意识,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电子证据保全公证人系统,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美国是实行“电子公证人”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2010年的美国新修订的《公证示范法》对以电子公证的相关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法律制度一切以电子公证的具体特征为管理对象。美国电子公证法律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对电子公证的定义、电子公证的形式、电子公证的行为等方面进行创新,体现出电子公证独特的法律特征,为后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定奠定了基础,规范了美国公证行业的发展方向,适应了现代公证处的发展趋势。
在电子公证的立法层面,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部分涉及到对电子保全的规定,但没有具体的法律制度对电子公证业务进行较为明确的规范。与同时期的美国相比,我国对于电子公证的相关法律规定显得有些滞后,国内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传播技术虽然得到了飞速发展,给相关的公证业务提出了新的问题。
随着网络传播的普及,与网络技术与计算机通讯相关的公证业务也逐渐兴起。但目前我国电子公证业务仍处于起步时期。电子公证业务内容也主要主要集中在电子证据保全领域。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领域包括:电子邮件证据保全公证和网页保全证据公证,在国内法律纠纷的过程中,与网络相关的保全公证已逐渐为当事人所熟知并采用,其效果主要在于对可能灭失的网页信息、电子邮件信息进行下载打印等保全行为操作,以免网页或电子邮件信息被删除从而造成信息难以恢复或者难以举证。有学者认为我国电子公证业务仅仅是指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公证业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子化的公证业务。从这个意义上判断,我国的电子公证业务发展得仍然较为缓慢,是在网络技术的外力推动下逐渐产生的一类新型业务。在业务类型的分类上,目前我国现有的电子公证业务主要归属于证据保全类别的公证,只是在涉及保全的类型上以网络行为与电子信息为主。
对于公证业务的电子化,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进行前瞻性地考虑,而仅仅就一般的公证业务做出普遍化的规范。我们无法从现有规范中判断电子化公证业务的法律依据,特别是直接相关的法律规范。可见,我国现有的公证法律制度总体上配合了公证实务的发展,为新型公证业务提供了指引规范,但并没有对公证业务的电子化进行设想和规划。
美国电子公证法律制度体现了公证业务电子化的趋势,契合了当今国际社会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轨迹,为我国建立健全电子公证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互联网+”背景下电子证据保全公证的策略探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