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具有责任意识;其次要增强法治意识,学会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来化解各种矛盾。为此,在进行干部政绩考核时,把基层法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衡量基层领导干部工作。
2.2.2强调基层政府的法治化
基层政府在行使权力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可依、程序完善,坚决杜绝在普法过程中走过场,执法行动中有弹性及公信力差等现象。为此,要完善监督机制、纠错问责机制及立执法过程记录制度。
2.2.3建立完善的法治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法治网络,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利用人民调节站、乡村司法所等基层法治力量,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的法律体系;同时,把法治机制、法治人员、法治网络延伸到基层;法治干部下到基层,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调处社会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2.4树立民众法治意识
民众的法治意识,反映了民众的独立性、自觉性,体现了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建设也需要全体民众共同参与。因此,要树立民众法治意识。民众只有具有维权意识、广泛参与法治建设与公共决策,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将外在的规则内化于心,达到法律与人的内在需求统一。
2.2.5加强行政人员法治观念
在社会生活中,权力的滥用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公民的权利、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行政人员依法行权、对公权力的控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型,需要行政人员转变思维方式,要依法办事,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行政人员法治观念,做到以法律为准绳,规范执法程序,保证执法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2.2.6加大执法人员考核力度
执法人员是法律形象的代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严格执法,做到公平、公正,消除执法不公,杜绝执法违法。将严格执法纳入执法人员考核体系,加大执法人员考核力度,将严格执法与其政绩挂钩。对严格执法者予以奖励、升职;对违法乱纪者,予以惩处。
2.2.7增进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基层大力培育法治文化,奠定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基础,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积极进行法治宣传,使人们具有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这样,让法律作为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自觉遵守。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体现。首先要深化认识,推动全公民民主参与;其次要依法行政,提高基层干部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最后,还要进行机制创新,积极推进法治干部、执法人员下基层活动。这样,树立民众法治意识、增进法治文化建设、改变基层治理格局,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总之,河北省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以文化为引导,从而推进河北省基层治理法治化。一方面,建立健全人们的价值观冲突的调控与引导机制,培育民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以法律为准绳,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这样,知行合一,并有外在机制保障,从而更好地推进河北省基层治理工作,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新常态下河北省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