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成本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由于成本动因决定了作业的发生,也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所以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分配的最佳标准。当然,引起作业发生的成本动因中,必定存在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应选择那些主要的、直接的、容易获得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明确了成本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接费用,按成本动因分配到各种产品中,从而计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
3.ABC法的优点。通过比较作业成本法与现行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发现,作业成本法有以下优点:
(1)作业成本法分配成本不是单纯根据生产产品数量,而是根据生产产品的作业来分配产品的成本。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都可以是成本的计算对象,把成本向作业、作业中心归集可以使企业了解更全面的成本信息,更为突出的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归集对象还可以是顾客或市场。
(2)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遵循“资源——作业——产品”主线,即“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作业成为沟通企业资源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桥梁。正好同理论上“成本”概念相吻合。
(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计算方法主要差别在制造费用的分摊,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业成本法在理论上有明显优越于传统成本的特点,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较精确,较现行方法有较高的相关决策性,另一方面作业成本法不但能提供一系列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而且拓展了成本服务的范围,可以适用于各种相关领域。
参考文献:
[1]Matte Seaman, Petra Somalia, Jeri Parlance. Product Profitability: (Cause and Effect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4:393~401
[2]朱小琴: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J]. 财会月刊,2001,(12):23~2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ERP条件下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讨(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