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
3.4 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
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学生工作从管理决策、组织实施到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靠学生。所以在学生工作中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开展的工作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客观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努力改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工作中多一些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李大鹏,郭洁,王延春.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课题探讨[J].成功(教育),2007,(03)
[2] 夏春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若干问题的研究[J].考试周刊,2007,(41)
[3] 刘相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的稳定和发展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2)
[4] 刘红斌.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06)
[5] 潘文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探析[J].河池学院学报,2007,(04)
[6] 程向前,吴华明.试谈制度化与人性化在学生工作中的融合[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7] 吕浔倩.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路径探讨[J].文史博览(理论),2009,(0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浅淡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