⑺有的学者在评论时下颇为时髦的“国学”时深刻指出:“设学科,立机构,就好比画圆:半径要一定,长度应适中;否则圆将忘了其中心,忘了其几何的性质。这一点,乃现代学术分科的要求,也是现代学术进步之所在。”缪哲:《国学的学与术》,载《南方周末》2010年3月4日第24版。
⑻参见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前言第1页;张明楷:《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⑼唐凯麟:《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人的社会责任》,载《新华文摘》2004年第3期。
[1][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0.
[2]刘 远.犯罪构成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5):11—19.
[3]刘 远.生活、政策、实践与文本——对刑法概念的去蔽[J].当代法学,2010(1):92—99.
[4]刘星.法律是什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47—48.
[5]郑水流.法哲学名词的产生及传播考略[J].中外法学,1999(1):13—19.
[6]刘 远.论刑法的概念——为基础刑法学而作[M]//刑法论丛:第1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38.
[7][德]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默尔[M]//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85.
[8]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8—9.
[9]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7.
[10]陈兴良.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1,679.
[11]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崭理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88—89.
[12]苏彩霞.提倡刑法学研究的“开放性思维”[J].法学杂志,2003(4):20—21.
[13][德]安舍尔姆·费尔巴哈与比较法学[M]//考夫曼,编.拉德布鲁赫全集:第6卷,舒国滢,译.北京:法制出版社,2001:315.
[14]邓正来.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68—69.
[15]孙亦平.西方宗教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16]李晓明.中国刑法基本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
[17]林山田.刑法通论[M].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8:28—29.
[18]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3.
[20]赵汀阳.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J].读书,2003(2):76—85.
[21]胡军.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0—111.
[22][法]弗郎索瓦·夏特莱.理性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4,85.
[23][德]阿图尔·考夫曼.法哲学、法律理论和法律教义学[J].外国法译评,2000(3):1—12.
[24]欧阳康.社会认识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39,240.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91.
[26]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69.
[27]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30.
[28][美]E·弗洛姆.人类的破坏性剖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285—287.
[29][美]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1: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刑法理论与方法的辨思(10)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