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上述“及时性”的争议,其理论上的争辩在实务上的实益未必很大,因为即使在高度复杂的保险商品,保险人于要保人为缔约表示之时才提供法定资讯,依多数学者见解是延迟履行其资讯义务,但其最具实益的法律效果是契约撤回权的行使。依新法第8条第2项第1款规定,要保人撤回权行使期限仍然自交付资讯文件时起算,则即使未及时提供资讯,撤回权的期限仍自法定资讯到达要保人时起算。故上述争议似乎仅可能影响要保人能否因保险人的义务违反而请求损害赔偿而已。若要保人借由撤回权从契约关系脱身,则其另外请求损害赔偿的可能性不高。
2.订约后
依照资讯义务的目的来看,固然应将履行义务的时点定于要保人为契约表示之前,但有时因行销途径的特征,客观上难以符合此一要求,故新法第7条第1项第3句即定有履行时点的例外,其规定。此一例外包括两种不同情况:(1)基于要保人的请求而以电话等方式进行订约。(2)要保人明示抛弃资讯权。如果保险契约是基于要保人的要求而使用通讯方式订约,而依该通讯方式的性质,要保人为契约表示之前保险人无法先以文字形式提供其资讯的,保险人例外地不负缔约前的资讯义务。在立法理由中所提到的例子只有电话,此外也可包括手机简讯、对讲机或视讯在内。条文中所说“基于要保人的要求”一词,指订约一事是要保人为提议者而言。仅凭要保人于保险人预先印制的同意书上签名,或者是默示的同意以该通讯方式缔结契约者,尚不足以认定符合本条的规定,否则该要件的限制功能无法达成。新法容许保险人因订约方式的客观限制,而无须于要保人为契约表示前提供资讯,但不待表保险人可以完全免除其资讯义务。保险人仍需在契约订立之后,不迟延地提供法定资讯。所谓“不迟延地”,指保险人应该在保险契约订立后的合理期间内补行提供资讯义务。保险人若未在订约后不迟延地补行提供法定资讯,其法律效果与违反订约前的资讯义务相同。
(二)资讯告知方式
1.文字方式
新法第7条第1项规定资讯义务应“以文字形式”履行。“文字形式”的意义,指在文书中或其他得以文字反复重现的适当方式为之。在保险实务上,要保人有时会从保险人处取得保险商品的简介。如果此等商品简介刚好与要保人所购买的商品相同时,应认为是合法履行资讯义务。以传真或电子邮件寄送法定资讯、交付录有法定资讯的CD或随身碟给要保人,也可认为是合法履行资讯义务。
2.清楚而可理解地
新法第7条第1项在第2句规定:“此通知应以合乎该沟通途径的方法,清楚且可理解地为之。”从条文形式看,保险人固然同时负有告知及递交资讯两种义务。但在保险商品的交易中,两种义务实际上根本无法区别,因为保险此种金融服务商品不同于其他商品,通常均仅有订约前一次性地提供所有相关资讯。因此,本条项第2句的实质意义在于,保险人告知资讯的方式,应是清楚和可理解。通讯工具,是指双方沟通的方式,如电子通讯(电子邮件)或有实体媒介通讯(传真、广告传单)等。本条并未限定保险人必须以与订约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履行其资讯义务,而是要求资讯提供方式须为清楚且可理解的,也就是透明性要求。“清楚”指资讯为明确而不致使要保人产生误会;“可理解”指该保险所牵涉到的社会群体平均的理解可能性为标准。上述二者为保险人所提供的资讯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要求。所以保险人所提供的资讯必须在外观上无印刷瑕疵、附有目录、区分段落、在重要处以显著突出文字标出,使得要保人能快速掌握资讯的重点。若将包含其他要保人未购买的保险在内的所有一般保险条款和资讯以资讯载体(如光碟片)交付要保人,学说上认为不能是合法地履行资讯义务,而应该将资讯精确具体地指向与该特定保险契约有关的事项才行。
三、资讯义务的范围
(一)公开透明原则
保险人应提供事实上及法律上可辨识该保险业及其代理人的透明资讯,可称为“透明性要求”。同时也应提供有关其办理商业登记的机关和登记号码等电子资讯,以达到资讯公开的目的。要求资讯公开性的目的,不只是为使要保人得以知悉其确切的交易对象和代表人,更是为了使要保人得以在契约订立之前后,轻易地从网上得知保险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其在集团企业中的主从关系。
(二)一般保險条款及除外危险的订入
一般保险条款、费率以及保险给付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保险给付的方式、金额和到期日,均属保险人资讯义务的范围。费率的规定包含保险费、折扣或相当于折扣的事项的数额或其计算方式。保险给付的数额不仅包括保险给付的上限,也包含要保人须负担的自负额在内,因为此事项对于要保人进行保险商品比较具有重要意义。与保险契约上权利义务密切相关的是保险契约的准据法,因此保险契约所适用的法律、规定所适用的法律和管辖法院等契约条款,也都在保险人资讯义务范围之内。
(三)保险费及附加保险费的资讯
保险人应告知包含税捐及保费组成部分在内的保险费总额。保险人应公开其保险费的计算基础,使得要保人得以评估购买价格。在特殊情况下须由要保人负担的费用以及其他可能的税捐和手续费等,或是要保人因使用通讯办法而额外应负担的费用也应告知要保人。
四、违反咨讯义务的效果
(一)撤回权的行使
保险人未依法提供资讯予要保人时,对于契约的成立并不会造成影响,保险契约仍然在要约与承诺时成立并且生效,但依据新法第8条第2项第1款规定,若保险人始终未交付法定资讯文件,则要保人将享有一个无期限的撤回权,直到保险人补正履行资讯义务并且合法地告知要保人其撤回权的存在为止。新法第8条第1项规定。此一撤回权与民法上的撤回及撤销均有所不同:在民法上,“撤回”一词是使用于契约尚未成立之前,表意人撤回其意思表示以取消订约之意;“撤销”则指当事人对已生效但有瑕疵(如:欺诈、胁迫)的意思表示,通过撤销使其溯及无效。保险契约法第8条虽使用“撤回”一词,但其意思表示已经生效,所以效果上类似撤销,但又不像民法上的撤销以意思表示有瑕疵为要件。缔约前资讯告知义务的违反形态,包括毫无告知、未以文字形式告知、未及时告知、告知不完整或告知不清楚难以理解。是否上述各种形态的资讯义务违反均发生阻止起算撤回权期限的效果则未必。原则上若保险人有交付资讯,仅资讯内容有不够清楚或难以理解而可认为有瑕疵的情况时,并不影响撤回权期限的起算;若对于要保人的订约决定有重要意义的资讯有错误或不完整时,才能阻止撤回权期限的起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浅析保险法中要保人的资讯权保障(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