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保险代位求偿这一权利,我国《保险法》中有明文规定,:保险代位求偿权又叫做保险代位权,由于第三方造成投保人投保标的的损害,根据法律规定应该由其承担法律责任的,保险人自支付赔偿金之日起,在支付赔偿金的范围内,依法向第三方追偿的一种法定权利。这是一种法定的债权转让制度,保险人在支付赔偿金之后,代位权自动转移到自己手中,可以当第三方要求损害赔偿。
平安保险公司是否可以直接起诉货运公司呢?首先,我们要先明确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的成立条件,首先,被保险人有向过错第三方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其次,造成被保险人保险标损害的缘由需是第三方因为过错所造成的损害,该事故属于保险事故内,像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等不在保险事故内;然后,保险人必须在支付被保险人赔偿金之日起才会取得保险代位权,才能向第三方行使该权利;最后,保险人追偿的金额必须在其支付的赔偿金范围之内。依据法律规定,符合上述条件,方才能正确的使用保险代位求偿权。
对于这个案件,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卡車司机所造成的海尔专卖店权益的损害到底属于个人还是其所属的货运公司?根据我国劳动法有关规定,受雇佣的雇员因个人重大原因、疏忽所造成的损害不属于雇佣单位的赔偿范围,应由自己自行承担。在此类案件中,卡车司机张亮因为自己严重酒驾造成海尔专卖店利益受损,所以第三方应属于卡车司机而不是货运公司。所以被告应是卡车司机张亮。下面就是针对保险代位求偿成立条件进行分析,上述案例中,保险公司一直推脱责任,没有向被保险人进行赔偿,后面也是直接起诉过错方,根据成立条件,保险公司在没有支付赔偿金的前提下就行使保险代位权,不符合法律规定,所以条件不成立。受理法院应该对保险公司的起诉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该撤诉。
根据各位学者对保险代位求偿成立条件不同的观点,再加上案例分析,我认为保险人要想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必须要满足下面几点:
1.被保险人有向第三方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造成保险标的的属于保险事故,并且第三方有法律责任的。
2.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已给付保险金。该条件是行使保险代位求偿的实质要件。
3.代位求偿权的金额以给付的赔偿金额为限。
4.保险标的损失属于保险事故。该条件是行使保险代位求偿的必要条件。
三、保险代位求偿的限制
(一)对象限制
1.保险代位求偿权适用范围的限制——不适用于人身保险。根据我国保险法中的规定,保险代位求偿权只适用于财产险而不能用于人身保险。这一规定不仅在大陆体系,英美法系中都得到认可,而且在实际处理案件中也得到普遍应用。因为财产的损害可以估计价位,相对于财产险,人身伤害的预估是不好定位的,一个是具体的,一个是抽象的。所以为了避免在此类问题上的法律争议,所以直接规定保险代位求偿权只适用于财产险而不适用于人身保险。
2.保险代位求偿权追偿对象的限制。依据我国《保险法》第47条规定,第三人不得具有特殊身份。如,保险人不能对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直系亲属行使损害赔偿权。但是也有例外,如果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存在故意行为,所造成被保险人权益受损的,保险人可以对其行使损害赔偿的权利。
(二)时效限制
我国关于保险代位求偿的时效问题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在处理案件时也有不同的看法。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吻合,着重在于诉讼的起算点和诉讼期间这两个问题上有很大的出入。对于时效期间,因为代位求偿属于债权的一种,所以保险代位求偿的时效期间与法定债权的时效期间一致。对于起算点,各个地方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审理,其中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保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作为起算点;二是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给付赔偿金之日起计算。
我认为以保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作为起算点比较好,原因如下:
1.发生保险标的损害时,被保险人的利益遭受损失,有向第三责任人追偿的权利,当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赔偿金时,该权利转移,由保险人代为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并不因受主体影响而影响。第三人虽不能因此而受利,但也不会因此而受害。
2.如果把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给付赔偿金之日开始计算,会使保险人怠于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保险人会拖延向被保险人支付赔偿金,对被保险人不利。如果保险人知道是以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作为起算点,必然会尽快予以赔偿,从而使被保险人能够得到及时的赔付。
四、完善我国保险代位求偿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保险法也在日益发展中走向成熟。2015年全国人民大表大会中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相关修订,这次的修改使内容更加具体和操作性更强,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加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保险法中的规定,保险代位求偿权只适用于财产险而不能用于人身保险。我国保险法理论界认为,由于代位追偿是损害赔偿原则衍生出来的权利,所以代位追偿和损害赔偿权利只适用于财产险,而不适用于人身险中,因为人身保险的投保标的无法估量人的身体价值。所以当第三人对投保人造成人身的损害,被保险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权益而不用转让权益,可以取得代位追偿权。因此,我国保险法把代位求偿权放在财产险中,并且明文规定该权利不得使用在人身保险中,在人身保险中完全排除了其适用的可能性。随着保险法的不断完善,这一法律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学者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我国《保险法》第68条的规定,完全排除人身险过于绝对化和单一化。而且,分析世界各国的立法,英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医疗费用保险可以认为是补偿保险,保险人能够行使代位追偿权;德国的理论和实践一致认为,保险代位权对意外伤害保险或者健康保险可以适用;美国,部分加州对于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险原则上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法官在实际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如果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有约定追偿权权利转移的,会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因此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险之中有约定代位权转移的,保险人可以行使追偿的权利。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新保险法对于保险代位权的适用范围的限制并非明智之举,应当赋予上述保险当事人以约定保险代位权,我国可以在第68条后补充“有关医疗费用保险的代位求偿权,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论保险法代位求偿行使中的若干法律问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