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拟法庭教学法
法律教学改革必须以法学教育宗旨的改革为前提。传统法学教育之所以忽视法律技能的培养,主要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过去认为法学教育的宗旨只是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至于实践能力的养成,那只能在以后的办案活动中逐步地“历练”,法律职业技能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属于法学教育的内容。随着人们对法学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再认识,法学教育的内容也应包括法律技术的教育与训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应当成为法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法学教育的职业性能决定了法律教学内容应该是:首先,要提供给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观点。其次,要训练学生像律师那样思考;其三,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同时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和适应这一教学任务,对于我国法学专业教学,由于条件限制,在国内法学教育上,除少数有条件的能开展诊所式实践教学法外,模拟法庭教学法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实践教学方法,有着许多优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成本较低、成效显著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之一。模拟法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首先,模拟法庭教学法促进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技能养成的统一。学生在模拟法庭活动中通过承担法官、检察官、律师、原告、被告等各种角色,可以亲身体验各角色的法律地位及其真正涵义。模拟法庭教学法对于学生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分析法律、适用法律、利益协调、文书写作等多种能力训练和养成具有较高的价值。
当然,模拟法庭教学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是模拟法庭教学法只是一种“模拟性”的实践性教学。模拟法庭是以模拟的方式把间接性的法律经验作为教育资料的核心内容。因而,在模拟课程中缺少代理真实当事人的兴奋、动力和不可预期性,另外,模拟法庭的形式只关心从前的判例和技能,注重法院得出什么结论,怎样得出这些结论,但是很少反映法律与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等促成这些结论产生的因素。它只是从一个角度对待法律,因而具有把法律研究与社会的其他部分割裂开来的弊端。二是模拟法庭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实践业务素质要求。因此,法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运用能力,参与法律实践,充分地了解司法实践,关注法律实务中的新问题,关注对法律运用中的技术性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律实践教学(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