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普洱学院毕业生去向多融入基层岗位
普洱学院目前不仅拥有本科专业,也开设着一批专科专业,招生的对象除少部分外省市学生外,绝大多数都来自云南省内不同州市,且少数民族及农村学生居多。换句话说,普洱学院的生源绝大多数是来自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他们的起点与重点高校的生源是有一定差距的。重点高校毕业生的人生规划可能更多的是瞄准金字塔的塔尖,而普洱学院的毕业生则更多的是成为塔基的部分。普洱学院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在基层岗位供职,成为西南边陲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普洱学院办有法律事务这一法学专科专业。西南边疆地区由于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接受过法学专门教育的人是有限的,在对外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该专业的毕业生承担起很多基层法律工作。除了法律专业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在云南省内于各行各业工作的人占绝大多数。在这样的就业现状下,通过通识课程让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了解法律,让他们能将法治基本理念带入自己的岗位;通过专业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让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能更好的服务于欠发达地区的法治建设工作,应当会对我国落后地区的法治社会建设贡献不少力量,也能为类似情况的高校提供一些办学思路。
3适应边疆地区法治建设需要的行政法学教学目标的定位
3.1教学强调应用但不可偏废理论
一直以来,法学常被认为是需要经验的学科,像医生一样,需要不断精进和实践,才能得其精髓。在互联网时代,法学类的工作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改革新动向也在影响着普洱学院法学教育的发展,但不论如何强调实操能力,作为法学教育来说,不重视理论教学是十分危险的。
法律所调整的都是社会生活基本秩序层面的内容,换句话说,法学在探讨的几乎都是“底线”层面的问题,稍有疏忽,会对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稳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例如南京彭宇案,其中对于法律的解读与运动产生的社会影响,让跌倒老人扶不扶——这一本来不需要犹豫的问题成为至今都没有确定答案的社会问题。民事案件涉及的仅为民事权利,行政问题则涉及权力与权利的边界问题。如何解读现行法律对行政纠纷的态度,如何在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的新问题下恰当的应对,有可能直接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否会公权力侵害这一重要问题,如果每一位执法者能够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功底,理解“将权力关进笼子”的重要意义,能够身体力行的、克制的运用权力,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权力能够有节制的运行。从公民的角度,法学理论的浸染能够让其更能理解政府的决策和行为,从而更好的配合政府的治理。依法行政是当代对政府行为的基本要求,然而,法律的逻辑与公民朴素的“好官”的观念是有差别的,例如出发点是为百姓考虑而完全没有法律授权的裁决行为,在依法行政的视野下,就是违法行政的行为。如果相对人能够对依法行政等重要原则背后的法学理论有所了解,将极大的减少因“不懂”而产生的误解,助力塑造政府公信力和融洽的官民关系。鉴于此,在高校的行政法课程中注入一定分量的理论教学,是培养正确法治观念的必要举措,否则,一味强调应用,容易让学生陷入不知其所以然、趋向追逐利益的肤浅认识中。至于理论教学“枯燥”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的研讨中需要的认真研究的,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不能因为理论教学难而将重心全盘转移至应用领域,二者并重更为恰当。
3.2注重引导建立规范、自律的权力观
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十分容易。对于接受过法学教育的人来说,最重要和最难的不再是以往普遍认为的大量知识点的识记,毕竟在操作中,记忆不准确的短板能够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得以高效的弥补和纠正。观念的树立,才是这个时代法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边疆地区法治政府建设人才缺乏的情况必然吸引更多的青年毕业生投身公共行政领域。要在不远的将来尽快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掌握权力和运行权力的人必须懂得权力与法律制约的内在联系,无论职位高低,都能以法治的内涵要求约束自己,以依法行政的权力观指导工作,能够发自内心的认同权力的背后是责任,是公民权利的神圣嘱托,是勤勉、合法、合理的履行职责的要求,而不是将权力视为特权,看做乌纱帽上炫目的,成为装饰或谋取私利的工具。
权力观念的培养并不是靠喊口号,规范行使权力的意识需要学生对权力运行的程序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就涉及行政法学教学中关于复议、诉讼以及处罚、许可等行政行为执行程序的梳理。我国长期以来的实务操作及人们长期的思维模式都指向对结果正义的偏重,然而,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在司法实践中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程序规范的意识,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将权力的运行框定于法定的程序中,让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一方面可以让“未来的公民”们更具有权利意识,让权力运行得到更全面、深入的监督,这在法治政府的实现中是不可或缺的。回应法治政治的建设需要,在行政法学的课程建设中,必须将权力观念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
3.3教師心态的调整
教育如同修庙,商业式的快速搭建可以让庙宇很华丽,但少了累放砖块时的虔诚和描画纹饰时的精心,寺庙便没了灵气。行政法学理论丰富,其中蕴含着人类对权力、国家、社会、权利四者间关系曲折探索的经验和智慧。这些经验和智慧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法治实践。当今中国,法治社会的中国梦要实现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努力,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离不开行政法学的教学工作。如此重任担在肩上,每一位行政法学的教师应当将教学赋予更加深刻的意义,从而在教学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并驱动自己精进教学。其次,我认为行政法学的教学工作应当将把权责的关系和对法的敬畏植入学生心中作为终极目标,教师不应将完成知识点讲授作为教学终点,而应选用邀请政府官员进行讲座、参观、到政府及司法部门等单位实践等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法治教育是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样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是巨大的。教育工作者在钻研恰当的教学方法时,应当做好思想准备,这必定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这样的意识:法治教育遇到的挫折越多,越说明法治教育工作的紧迫和重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边疆高校以行政法学教学促进地方法治社会建设的粗浅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