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 朱福惠:《立宪主义宪法规范的法理诠释》,载《暨南学报》2006年第3期。
⑦ 陈云生:《论宪法作为非确断性的社会评价系统在“新启蒙运动”中的意义》,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⑧ 刘国:《宪法解释的衡量模式——兼论宪法解释方法的变革》,载《当代法学》2006年第3期。
⑨ 范进学:《论德沃金的道德解读——一种宪法解释方法论的进路》,《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
⑩ 徐振东:《客观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国判例制度下的宪法解释方法论》,《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11) 郑贤君:《宪法解释是政治法律化的基本途径——兼议司法释宪的形式化特征》,《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12) 郑贤君:《如何对待宪法文本——法律实证主义与社会实证主义宪法学之争》,《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
(13) 王贵松:《宪法概念的认知方法及其反思》,《浙江学刊》2006年第3期。
(14) 张翔:《宪法学为什么要以宪法文本为中心?》,《浙江学刊》2006年第3期
(15) 张浩书:《反思“权利冲突”问题的真与伪》,《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16) 张翔:《基本权利冲突的规范机构与解决模式》,《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
(17) 徐振东:《社会基本权理论体系的建构》,《法律科学》2006年第3期。
(18) 胡敏洁:《社会权的可裁判性》《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黄金荣:《司法保障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能性与限度——南非宪法法院格鲁特布姆案评析》,《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1期。
(19) 张翔:《公共利益限制基本权利的逻辑》,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1期。
(20) 韩大元:《从若干案例看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冲突》,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14期。
(21) 郝铁川:《物权法(草案)违宪问题之我见》,载《法学》2006年第8期。
(22) 童之伟:《再论物权法草案中的宪法问题及其解决路径》,载《法学》2006年第7期。
(23) 韩大元:《由〈物权法(草案)〉的争论想到的若干宪法问题》,载《法学》2006年第3期。
(24) 童之伟:《宪法与民法关系之实像与幻影》,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
(25) 焦洪昌:《物权法(草案)的合宪性分析》,载《法学》2006年第3期。
(26) 童之伟:《物权法(草案)该如何通过宪法之门——评一封公开信引起的违宪与合宪之争》,载《法学》2006年第3期。
(27) 韩大元:《由〈物权法(草案)〉的争论想到的若干宪法问题》,载《法学》2006年第3期。
(28) 张千帆:《宪法的用途与误用:如何看待物权法中的宪法问题》,载《法学》2006年第3期。
(29) 胡锦光:《违宪审查与相关概念辨析》,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3期。
(30) 莫纪宏:《违宪主体论》,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31) 牟宪魁:《日本宪法诉讼制度论的课题与展望——以反对设立宪法法院的主流学说为中心》,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王峰峰:《从小泉参拜判决看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附随性”》,载《法学》2006年第2期;《法学》2006年第8期;朱应平:《澳大利亚宪法非歧视性条款的适用及启示》,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
(32) 邓毅:《什么是宪法哲学》,载《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第4期。
(33) 李龙、张薇薇:《人本法律观与当代中国宪法哲学》,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4) 谢维雁:《宪法学的走向:从宪法科学到宪法哲学》,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3卷第1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回应与挑战:中国宪法学研究新进展(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