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抓好优质高产示范园和水果出口基地建设。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十个地(市)、分别建设荔枝、龙眼、芒果、香蕉、脐橙、早熟梨、杨桃、番石榴、白果、葡萄等十个树种品种优质高产栽培、生态、观光果园等类型的“万元果园”和水果出口基地,引导全区水果生产向集约化、优质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增强水果的出口能力。
3、抓好广西优稀水果开发示范工程建设。主要对一些久享盛名、货少价高的优稀品种进行扶持,在最适宜区连片开发,使其上规模、上档次,每年建设一个珍稀名贵水果开发基地,以带动全区优质果开发。
4、建设广西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在龙眼、荔枝、芒果、香蕉、菠萝、月柿等六大品种中建设标准化生产果园20千公顷,其中桂东南片10千公顷,桂中桂北片6.7千公顷,右江河谷片3.4千公顷,采用配方施肥、疏花疏果、病虫生物防治、套袋栽培等先进技术,提高果品品质,使品果70%达到出口标准,在此基础上建设较稳定的出口果品生产基础,并通过配套建立水果质量检测体系,为我区水果大批量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5、以推广保鲜技术为突破口,提高水果流通领域的科技含量,促进水果流通业的发展。在,南宁地市的钦州、玉林、百色、贵港地市实施《广西南亚热带水果贮运保鲜新技术试验与推广》项目,通过引进试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保鲜技术,解决6.7千公顷龙眼、荔枝、芒果、香蕉等大宗南亚热带水果仓贮、包装、运输保鲜问题,延长处理果品的商品寿命,带动分级、打蜡、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的开展。
(四)蔬菜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围绕秋冬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花色品种;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逐步向生产、加工、保鲜、储运一体化发展,使蔬菜产业成为种植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到“十五”期未,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千公顷左右,总产量在达到2700万吨;总产值216亿元(当年价,按800/吨计),分别比“九五”期未增长33.4%、67.4、和67.4%。西甜瓜种植面积100千公顷,总产250万吨,增长50%。食用菌产量30万吨,增长297%。
在生产结构上,秋冬菜与春夏菜的比重为6:4,高效蔬菜面积达333.3千公顷,加工型菜面积133.3千公顷,反季节蔬菜133.3千公顷,优质西瓜66.7千公顷,设施栽培蔬菜面积100千公顷,设施栽培蔬菜面积达到总面积的15%,无公害蔬菜和以有机蔬菜为主的绿色蔬菜面积要达到蔬菜种植面积的30%。
在布局上,重点把右江河谷、桂东南菜区以及桂海高速公路沿线建成重要的冬菜商品生产区,巩固提高业已形成的南菜北运基地;在桂林、柳州、贺州以及河池地区高山冷凉地区建成夏秋反季节蔬菜商品生产区;在中心城市城郊菜区建成以速生叶菜、高档特需蔬菜、野生蔬菜为主的蔬菜产区;沿海地区要瞄准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市场,发挥区位、经济技术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创汇蔬菜;在南宁、钦州、北海以及梧州等桂东南沿海地区发展优质西甜瓜生产;在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百色、河池、柳州等地(市)以及沿海地(市)的山区县发展香菇、木耳等木生食用菌生产;在南宁、玉林、贺州、桂林、城镇郊区以及沿江、沿海平原地区以蘑菇等双孢类为主,适当发展以鲜销为主的高档食用菌。
1、建设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发展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发展特色产品,培育主导产品,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建设冬菜示范基地、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专用蔬菜生产基地。在全区建成一批特色蔬菜生产大县、专业乡(镇),形成“一县一色、一乡一品、一品一业”格局。
2、建设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按照国际有机食品标准、国内绿色食品标准以及自治区无公害蔬菜标准,在大中城市郊区及桂东南沿江、沿海、沿路地区分类建设一批设施配套的有机蔬菜食品基地、绿色蔬菜食品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学工作计划自治区种植行业发展规划范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