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优化区域布局,推动种植业适度规模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集中开发特色优势产品,培植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按照最适宜区、适宜区来布局农作物生产结构,逐步形成不同类型、专业特色比较明显的生产区、产业带,提高种植业商业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
4.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种植业结构调整要与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粮食主产区,要确保全区居民口粮供需平衡,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专用粮生产,推动我区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发展;经济作物生产,要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加工型的优质品种,提高加工型果、蔬比例,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经过“十五”期间的调整和发展,力争到2005年农业和林牧渔业产值之比由“九五”期未的51:49调整到30:70;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由25%提高到40%;基本建立结构明显优化,布局较为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活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能够较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种植业结构新框架。
二、结构调整重点方向和区域布局
(一)粮食
粮食供求平衡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加大对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粮食调整的方向是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提高优质专用粮食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搞好粮食加工转化,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把主产区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发展粮食加工业及相关产业,确保我区粮食总量供求基本平衡。
到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8亿公斤。坚持双季稻的基本耕作制度,优质食用稻、饲料用稻、加工专用稻“三元”水稻结构明显优化,其中优质食用稻面积达到1800公顷,单产5250公斤/公顷,符合国家优质米GB/T17891-1999标准的占三分之一,开发一批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优质米,推广一批产高、高蛋白质含量、高出糙的“三高”饲料稻品种(组合),推广一批高淀粉含量的高产水稻品种(组合);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00千公,顷,单产提高15-20%。
1、搞好“桂北粮仓”建设。在桂北、桂中的全州、灵川、永福、平乐、临桂、贺州、鹿寨、灌阳、宜州、柳城等15个县(市)建立连片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基地建成后,粮食商品量占全区的45%,粮食商品率达到35%,优质食用稻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5%,成为全区居民口粮供求平衡的粮食主产区。
2.巩固吨粮田建设,提高优质食用稻吨粮田比重。到2005年吨粮口面积650千公顷,其中优质食用稻吨粮田面积占55%。
3、大力组织实施优质食用稻、饲料用稻、加工专用稻“三元”水稻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工程。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建立示范基地,连片种植,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提高种稻的整体效益。通过引进、繁育、提纯等多种方式筛选出一批具有产量优势的专用稻品种,以良田、良种、良法、良制相配套,改进专用稻米加工技术,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开发广西名牌产品,促进稻米产业升级,使示范工程成为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样板。“十五”期间,要建设优质食用稻示范基地300千公顷,饲料用稻示范基地150千公顷,加工专用稻示范基地50千公顷。
4、建立玉米良种生产基地和种子加工中心。组织实施玉米增产增效工程,改变玉米单产徘徊状况。要充分发挥旱粮生产优势和区域特色,利用建设地头水柜的措施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玉米等旱粮生产。积极发展高蛋白优质新品种,兼顾高油高淀粉以及甜、糯等特种玉米,重点搞好南方玉米高产综合技术开发推广,从根本上改变玉米平均单产徘徊在3000公斤/公顷左右的状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学工作计划自治区种植行业发展规划范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