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社会理想,也是发展实践,关键要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三个环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更加重视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以发展求和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全过程,目的就是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达到一个新的和谐状态。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发展。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发展则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发展才能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更加和谐。我们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只有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形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
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回顾我国近代历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得出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财大才能气粗。只有经济大大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才能长治久安,腰杆子才能更硬,在国际上说话才能更有分量,支持我们的朋友才会更多,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人人应为发展出力,人人应为和谐尽责。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改革开放以来,××在创办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实行了两轮民营经济“超越计划”,使××的民营经济始终成为全省民营经济的“领头羊”)、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创造出了特色,发挥了先导和示范作用。使××在这么多年里不仅经济发展一路领先,而且治安稳定,人民安康,社会比较和谐。
今天,我国进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继续立在潮头、实现在百强县第一方阵中进位争先,就要按照市第一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铸造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举措,不断在创新中求突破、求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并形成新的率先优势,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学发展之路、和谐发展之路,为《决定》提出的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累新经验,做出新贡献。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更加重视社会建设。
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的需要,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为此,党中央已明确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调整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种与时俱进的战略部署,注重从社会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状态方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检验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团知识2006年党员冬训辅导材料之一(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