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道德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淡化,各种如包二奶、养情妇等违反一夫一妻制的现象大量地涌现。据资料表明,家庭暴力的发生有45%是因为有婚外恋。一些男性厌恶糟糠之妻,或为了达到逼对方同意离婚的目的,而故意使用各种形式的家庭暴力折磨妻子。道德的滑坡,亲情冷漠是产生家庭暴力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9、法律因素。现有的法律法规的缺陷也是家庭暴力打击不力的一个原因。虽然《刑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家庭暴力都有禁止性规定,但是目前尚未制订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立法。对于家庭暴力的认定和制裁缺乏有力的依据,各种规定的可操作性也不强。没有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现行法律对施暴者大多采取事后制裁的手段,而对暴力行为发生的过程干预太少,缺乏有效及时遏制家庭暴力的法律保障。一些从事反家庭暴力的法律界人士和基层工作者认为,目前中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中国通过立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道路仍任重道远。在我国,全国妇联作为中国最大的妇女非政府组织,在积极推动反家庭暴力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但仅仅依靠妇联并不能有效保护妇女,福建省厦门市妇联权益部部长苏少兰说“面对疯狂的家庭暴力行为,妇联组织力不从心”她举例说,如果没有警方出具的伤情鉴定委托书,被害人难以从司法鉴定中心获得验伤报告,也就无法向法庭提供关键证据,而警方的介入,现在还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而由于缺乏明确的授权,在公安的情报犯罪信息系统中内因“家庭暴力”这个统计代码,这使家庭暴力缺乏刑事语言的描述和统一的统计口径,最终影响统计分析结果和多部门信息共享。
四、防治家庭暴力的对策
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复杂多样,因而消除家庭暴力必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反对家庭暴力的工作多而杂,但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从法律方面入手,通过制定、修改、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受害人,制裁施暴者:二是建立一个共同反对家庭暴力的社会环境。以下就从上述两方面具体阐述家庭暴力的防治和救济措施。
(一)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在反家庭暴力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1、第一次在全国性的法律中明确提出了“禁止家庭暴力”;
2、确定了将实施家庭暴力作为认定感情破裂,准许离婚的法定情形之一;
3、明确了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救助措施;
4、重申了应对家庭暴力实施者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强调了居民委员会、村们委员会应当劝阻、调解,司法机关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干预;
6、增加了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家庭暴力是实施者应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二)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强化了政府的执法主体地位,规范了妇联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的职能,从妇女的六大权益领域以及法律责任等十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补充完善,增强了法律适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随后,在充分反映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重点的基础上,13个省区市修改完成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这些法律更加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更加反映突出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有25个省区市专门出台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如已于2007年1月12日在吉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并于3月1日正式实施的《吉林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是吉林省第一部针对家庭暴力,并以条例形式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对家庭暴力的内涵、实施主体、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的原则、有关部门和组织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中的职责、对家庭暴力受害人救助的途径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律法规关于家庭暴力的防治及救济措施(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