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红枫妇女热线去年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93.4%是妇女打来的,有72%的电话诉说丈夫殴打妻子。受暴妇女中40%以上为大专文化程度,其中10人是研究生学历。
4、形式的多样性
家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纯暴力的殴打、伤害、体罚致受害人伤残甚至死亡的;也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有辱骂、危险的;有不许进屋、不许吃饭的;还有性暴力,或多种形式共同运用,其手段更为残酷的。[6]来自一份统计报告的分析显示,家庭暴力通常有以下六种情形:一是夫妻性格不合,导致家庭不睦。有的男方为强占房子、财产殴打妻子,逼对方先提出离婚;二是第三者插足,导致家庭不睦。有了第三者,男方为达到离婚目的,对妻子拔拳相殴;三是零就业家庭,生活无着落导致家庭不睦。双方或一方为下岗或无业人员,生活困难,男方承受不了生活压力,为泄苦闷殴打妻子和孩子;四是道德沦丧,导致家庭不睦。男方道德败坏,流氓成性,虐待女方;五是赌博或酗酒导致家庭不睦。有的男方嗜赌成性,输了钱打妻子发泄或酗酒后发酒疯殴打妻子;六是离婚后男方不断骚扰女方。以上6种情况导致家庭暴力,女方处于弱势,有的被打成重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5、行为的隐蔽性
家庭暴力大都发生在家庭内部而非公共场所,地点隐蔽。传统的“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无形中成为家庭暴力的保护伞。受害人往往忍气吞声,使家庭暴力不易被暴光。公众的漠视和习以为常,人们对家庭暴力现象往往视而不见。调查取证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各个居委会、村委会对此也不愿配合;另外,家庭暴力的手段更为隐蔽。目前严重的家庭暴力现象有了明显的减少,但精神虐待、经济压制现象有所增加,家庭暴力的手段由显性转变为隐性。
6、过程的循环性
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受暴力侵害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性的,受害人或是基于害怕而不敢向有关部门投诉,或是因传统观念不愿向外人提及,或是对施暴者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方面,许多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太多的障碍阻止她们寻求帮助,觉得维护家庭的完整是妇女的责任,更多选择忍让。凡此种种都只能使施暴者更加猖狂,使得家庭暴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7、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
一向来自全国妇联的统计调查显示,全国每年有40万个家庭解体,这其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莫文秀说,近两年,全国妇联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量近5件,年均增加70%,家庭暴力给家庭成员造成了身体上、精神上的巨大伤害。家庭本该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但是发生在其中的暴力事件却让人触目惊心,既不利于家庭和睦,更会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础,其危害性显而易见。部分妇女因长期遭受家庭暴力,走上“以暴抗暴”的道路,成为家庭暴力的牺牲品。据来自吉林省妇联的调查,近年来省女子监狱服刑人员中,因家庭暴力而导致伤害、杀人犯罪的占服刑人员总数的15%。长期的家庭暴力,特别是对孩子的暴力,即使不足以对儿童造成法律意义上的伤害,也会给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造成极大的创伤,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如今的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反抗、自立意识。经常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会在生理、心理上投下灰暗、悲伤的阴影,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等心理障碍,出现违纪、攻击等行为问题。如果其心理得不到及时诊治,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新的家庭暴力的实施者,有的甚至会敌视、报复社会,采用极端的自毁手段来报复施暴的父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显示,他们在犯罪前曾经被家人“经常打骂”的有16%,被“赶出家门”的有6%。另一项对5846份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当被父母打骂时,9.2%的孩子产生自杀的念头,18.1%的孩子想离家出走,8.4%的孩子恨不得与父母拼了,还有6%的孩子想长大后找他们算帐。这些枯燥的数据同时揭示了一个应引起全社会尤其是为人父母的密切注意的问题:如今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反抗、自立意识,有时会不惜采取极端的手段来报复施暴的父母。前几年浙江某地一名高二的学生采取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其父母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国外的研究显示,在家庭暴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杀概率要高出6倍,犯罪概率要高出74倍,吸毒、汹酒概率要高出50倍。家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又与酗酒、赌博、包二奶、吸毒及卖淫嫖娼等丑恶行为相关联,增加了大量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律法规关于家庭暴力的防治及救济措施(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