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身体暴力、精神暴力相比,性暴力可能更不为人所关注。所谓性暴力是指配偶间以暴力形式强行性行为或变态性行为[3]。一般情况下,夫妻之间负有相互同义务,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义务是可以免除的。例如:双方已经分居,一方起诉离婚,离婚判决尚未生效;因身体原因需要治疗,一定期限内不能发生两性关系。在上述期间丈夫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特别对于前者,从刑法理论上讲是可以构成强奸罪。因此,这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现在又出现了新的家庭暴力方式—经济控制,用经济控制的方式限制女性造成其依附关系。经济控制成为身体伤害、精神心理暴力、性暴力外的新型家庭暴力形式。据中国法学会反对家庭暴力网络理事会副主席、中华女子学院李洪涛说,近几年来,经济控制在我国家庭暴力中越来越普遍,大部分家庭是男性对妻子、母亲或者女儿进行经济控制和制裁。
关于“网络暴力”是否已成为另一类家庭暴力,现在是众说纷纭。它表现为针对某人某事的严词挞伐,总是引来网民对“坏人”一边倒的谴责、漫骂、恐吓、并严重骚乱到对方的生活。这种现象,人们形象称为“网络暴力”。上海“媳妇网上毁谤公婆案”和2006年4月发生的“铜须事件”是这种暴力的典型。有专家认为网络上的语言暴力与现实中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且杀伤力更大。在备受关注的一些典型的“网络暴力”事件中,导火索往往是家庭矛盾。
二、家庭暴力的特征
1、家庭暴力的对象具有特定性
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不仅存在于夫妻之间,还存在于父母子女之间。一项对陕西、广东等6省市的3577名在校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访者童年时遭受的躯体、情感伤害主要来自父母,约占26%。家庭成员中相对弱势的妇女、老人、儿童更易成为施暴对象,尤其在农村,情况相当普遍。全国妇联权益部的一位负责人日前说,去年进行的“全国农村妇女权益状况和维权需求调查”显示,有11.6%的农村妇女近一年内和配偶之间曾有过动手打架的行为。此外,家庭暴力也不仅仅局限在现存的婚姻关系里,婚前恋爱或同居关系中也会有暴力;离婚的女性在离婚后也有可能继续遭受丈夫的骚扰、恐吓甚至殴打。家庭暴力也出现在同性当中。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彩虹、香港女同盟会等机构发起“同性伴侣家庭暴力研究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受暴力问题困扰,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求助无门,令问题一直存在。
2、家庭暴力的普遍性
家庭暴力现在已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据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苏远方说,家庭暴力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家庭暴力预防和制止不力导致受害人“以暴抗暴”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内蒙古涉及家庭暴力的事件逐年上升,由1997年的7.3%上升到2007年的25%,增长了3.42倍。另据海南省妇联近年信访统计,妇女因婚姻家庭纠纷问题的申诉占信访量的50%以上。其中,反映被丈夫施暴受伤的占反映婚姻家庭问题的30%以上,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另据省妇联统计,自2003年到2007年,有关家庭暴力的信访案件达4943件,占婚姻家庭上访案件的27%。
3、家庭暴力往往是在家庭中占强势地位的人实施的
妇女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多少国家调查表明,有1/4到1/2的妇女受到现任或前任配偶的肉体折磨。在美国,每5年在家庭暴力中被打死的妇女总数于在越战中死去的美国人一样多。每年有100万妇女受到丈夫、前夫或男朋友的虐待,需要求医治疗;在芬兰,22%的妇女遭受过她们伴侣的暴力;在英国,1/4的女性在她的一生中的不同阶段经受着家庭暴力。
提起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地位低、没文化、收入少的妇女形象。但从国内一家公益性妇女热线提供的数字表明,许多高学历女性同样遭受着家庭暴力的摧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律法规关于家庭暴力的防治及救济措施(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