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目的
昆山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贯穿着一切为了人、一切满足人、一切提高人的理念。这是昆山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实质和核心。人民群众既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推动者,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必须坚持以群众利益作为决策的依据,在决策的制定和落实的各个环节中,要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充分考虑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努力兼顾各方面利益,切实照顾各方面关切,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途径
昆山多年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与成就,为解决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性课题,提供了科学答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符合广大农民的要求和意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集中力量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把遵循客观规律与尊重农民意愿结合起来,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素质,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精神支撑
昆山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离不开富于区域特色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昆山,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巩固文化建设成果,二者相映成辉,相得益彰,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形象地说:“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兼备,才能使区域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必须树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特别是要宣传和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注重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注重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类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昆山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保持社会稳定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昆山,没有稳定就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稳定是影响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因素。昆山深刻认识到保持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单位改制、劳资纠纷、外来人口、家庭问题等方面的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各类人群和谐共处,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保持社会稳定,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也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努力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必须协调各种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实现各方利益和谐共赢,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必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验材料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材料(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