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逐渐转向管理效益审计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西方跨国公司是基于利用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这一原理发展起来的,其着眼点就是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润,因而其内部审计工作特别注重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突破传统的审计思路,逐步向突出管理和经济效益转移。
(1)在审计思想上,由侧重审查支出的合理性发展到对支出与效果的全面审查、比较,如实地将支出的代价与相应的效果当成矛盾的统一体来对待。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堵塞不当的开支,而且能积极支持确有效益的支出,有利于促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最优配合,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2)在审计任务上,由检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发展到检查企业财务支出的有效性,着眼于改善经营管理,挖掘生产与工作中的潜力,促进提高工作效益。
(3)在审计内容上,由着重检查会计账、证、报表及有关记录,扩展到检查计划、统计、生产技术以及产、供、销、劳动工资直到科研开发等各方面的资料,以便全面地分析、评价整个集团的综合效益。
(4)在审计范围上,由检查财务活动扩展到审查被审计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有效性和效益性,在评价效益时不局限于微观效益,而是涉及宏观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特别要注重民营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和“走出去”战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加大市场扩张力等方面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比较。
(5)在审计着眼点上,由审查过去、现在扩到未来,强调信息和预测,这是进入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不仅要审查各种计划和投资项目及技术改造的可行性研究等涉及未来的事项,而且在评价企业业绩时也不再把视野局限在过去和现状,还要根据过去和现状预见未来,不失时机地为促进预期效益、避免未来的困境提出可行的建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植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6)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由传统的检查报表、账册、凭证的技术,向新的分析技术评价方法发展,包括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投资分析等数字加工技术,以及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审计处理手段上由手工操作逐步转移到电算化处理。电算化会计系统在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上的稳定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共识,由“利用计算机审计”代替“绕过计算机审计”和“穿过计算机审计”已成必然。
(7)在审计方式上,由被动审计转向“参与式”审计。内部审计要学会“参与式”审计,即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对象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对象伙伴似的合作关系,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其潜在的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以管理创新为基础,提高产业经营效率,从而充当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完成所负经济
责任的参谋和助手。
(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及素质要求要准确定位
随着现代经营,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内部审计技术从传统的手工测试转向现代的以数理技术和电子技术为标志的自动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本着“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层次越高,其作为才能越大,它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努力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除聘用会计专业人才外,还应选调一些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般在聘用审计人员时,应考虑以下四点:一是学历要求要比较高,确保人员基本素质;二是人员结构要合理,包括财务会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计算机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等;三是审计人员应是多专业复合型人才。不仅会使用计算机、懂英语,而且许多内审人员要学几个专业;四是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内审部门负责人,任命时一般都要考核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交流材料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范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