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当局。总经理及公司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都需接受审计,内部审计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这种模式有利于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传统审计多强调和偏重于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忽视了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和服务职能。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过程来看,其重心已转移到评价、鉴证和建设性功能的发挥。内部审计由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部审计职能转换和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及职责
审计委员会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保证独立会计师和内部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主要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委员会肩负三大职责:监督财务报告、保证审计质量、评价内部控制。
在监督财务报告方面:(1)复核年度已审财务报表;(2)复核中期、期末财务报表;(3)复核其他财务报告;(4)复核公布前的盈利数;(5)评价财务报表是否遵循恰当的会计原则,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并随同年度报告向外界披露他们对财务报表公允性的看法。
在保证审计质量方面:(1)主持有关外部审计的事务。选择独立审计师,讨论外部审计的范围、程序和计划,评价独立审计师的能力,观察审计结果。审计委员会应复核管理当局评估审计人员独立性时考虑的因素,与管理当局共同协助审计人员保持其超然独立性。(2)领导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当局应共同确保内部审计人员适当参与财务报告流程,并妥善协调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的关系。涉及的工作:检查内部审计计划范围,评价内审人员职能,决定内部审计财务预算。
在评价内部控制方面: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监察企业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涉及的工作有:评价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评价员工欺诈的可能性,评价管理当局欺诈的可能性,评价公司的行为守则。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原则要准确定位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衡量和评价其他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促进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合法合规,即“监督与评价”;另一方面要对投资主体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即“增值与改善”。具体地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各项制度、计划的贯彻情况,为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从一般的查错防弊,发展到对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的审计,涉及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确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有关法令,又可以确定企业的各项制度、计划是否得到落实,是否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内部审计所搜集到的信息,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质量、市场销售等,或审计中发现的某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都可以为管理层做好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提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促进企业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活动不仅要受到国家财经政策、财政制度和法规的制约,而且承受市场竞争冲击波和风险的的考验,企业内部防范风险,有效治理体系等控制制度规定健全至关重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发挥相对独立地地地位对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评价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提出遇到舞弊、改进风险管理、完善控制体系,提高运营效果和效果的建议。同时,通过这种企业自我约束性的检查,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交流材料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范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