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异(讲义)
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依据;
2.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重难点提示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 产业结构差异
4.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
〔2〕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是:
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堂练习】
1. 以下城市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是〔
〕
A. 乌鲁木齐、西安、郑州
B. 成都、武汉、南昌
C. 沈阳、太原、西安
D. 昆明、长沙、福州
答案:D
思路分析:A项中的乌鲁木齐、西安都位于西部经济地带,郑州位于中部经济地带;B项中的武汉、南昌均位于中部经济地带;C项三个城市分别位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2. 以下能够实现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做法是〔〕
A. 把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B. 将高能耗企业向东部转移
C. 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D. 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答案:C
思路分析:中西部地区生态坏境较为脆弱,故不能将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不宜发展高能耗企业;但东部地区经济、科技均较为发达,适宜发展高科技产业;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适宜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例题1 〔浙江高考〕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内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以下问题。
〔1〕四省比较,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人均GDP水平越高,那么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那么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 人均GDP水平越高,那么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那么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四省相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正确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正确
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正确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正确
思路分析:第〔1〕题,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即可得出C项正确。黑龙江的人均GDP水平比河南高,但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比河南小,排除A;表中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耕地的压力大于青海和黑龙江,排除B;河南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但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大,排除D。第〔2〕题,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黑龙江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最小,且黑龙江平原面积广阔,适合发展生产规模较大的商品农业。青海经济较落后,科技水平低,不适合发展高科技产业,排除A;河南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很大,不适合发展耗水多的产业,排除B;浙江人口对耕地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排除C。
答案:〔1〕C 〔2〕D
〔成都二诊〕下面是环渤海三省二市某年产业结构表,读表回答以下各题。
〔1〕导致北京与其他四省〔市〕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职能
B. 交通运输条件
C. 劳动力素质
D. 矿产资源条件
〔2〕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
〕
A. 水陆交通便利
B. 矿产资源丰富
C. 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D. 技术力量雄厚
思路分析:第〔1〕题,北京的城市职能定位为政治和文化中心,所以其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而且比例大大超过其他产业,也比其他城市的第三产业高许多。应选A。第〔2〕题,环渤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钢铁和石油工业属于重工业,原料需求量和运输量大,布局要求接近原料产地,所以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矿产资源丰富。应选B。
答案:〔1〕A 〔2〕B
例题2 〔天津一模〕读〝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 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 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
地
中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
D. 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2〕关于b地及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方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 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C. 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D. 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
思路分析:第〔1〕题,a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这里的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油气资源丰富。虽然地广人稀,但由于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可垦耕地不多。且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基地,但不是蔬菜基地。故C错误。第〔2〕题,b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资源短缺,A项错;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达,是中西部人口主要的迁入地,由于西部生态脆弱,人口、环境压力大,中西部人口迁往东部可减轻中西部的压力,故B 正确;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应重点发展外向型和技术型产业,C项错;中西部地区要建成我国的能源生产基地,D项错。
答案:〔1〕C 〔2〕B
【高频疑点】
三大经济地带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的差异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不论在生态环境还是在经济发展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交流材料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讲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