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开放优先、企业优先的思想观念,坚持工作向招商倾斜、精力向项目倾斜、服务向基层倾斜。完善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突出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吸引项目,突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吸引客商,突出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吸引投资。鄂城区可进一步利用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吸引外商参与开发;华容区可发挥紧邻武汉的优势,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实现招商引资的突破;梁子湖区可利用非金属矿和旅游资源,拓展招商引资领域。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招商引资,扩大商贸、金融、旅游运输、信息咨询等服务领域的利用外资规模。
二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增强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重点抓好名优轻纺产品、具有优势的机电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农副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自营出口企业、外资企业的出口份额,对出口大户继续实行挂点联系责任制。巩固欧美日及东南亚出口市场,加大对拉美、非洲以及中东等新兴出口市场开拓的力度;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开放鄂州二类水运口岸。
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立足鄂州发展鄂州和跳出鄂州发展鄂州并举,支持和引导优势企业到市外、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更多地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扩大合作规模。多方搜集劳务供求信息,加强劳务输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出路,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拓宽与国外友好城市的交流渠道,扩大交往深度和广度,实现经济、科教、文卫等全方位合作。
(五)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涉及的范围更广、矛盾更多、困难更大、利益关系更复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大的决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坚持以民营化为基本取向,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不断改善创业环境,培育民营经济主体,改变我市民营企业规模过小的局面。积极建设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协会商会等服务体系,简化民间投资准入条件和程序,降低民营企业的交易成本,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二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改进政府及其部门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和手段,重点解决工作中越位、缺位、错位问题。进一步清理政府和部门的各种政策规定,减少审批程序,减化各种手续,减轻业主负担,提高办事效率。坚决纠正行政审批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等问题,坚决防范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集团化、公共利益私有化等严重违法违纪现象。稳步推行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乡村卫生体制和区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快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改革,有效整合教育卫生资源,努力解决“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的问题。
三是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财政四项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切实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健全政府投资决策制度。积极支持商业银行改革,引进发展多种所有制的金融企业。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完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增强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六)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鄂州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政府统领经济发展的重点将放在改善发展环境上。
一是加强城市设施建设。围绕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不断强化功能、增强实力、提升品位,提高对市民的归属感、对外商的吸引力。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根据“一主三辅”的城市发展总 思路,主城区逐步建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态和谐、市场繁荣、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辅城区按照突出特色、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中心,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交汇点”。按照建立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重点兴建鄂州至武汉快速通道、东葛大道、葛湖路等重点工程,开通鄂钢、武钢鄂州球团厂至长江码头的铁路联线,建设五丈港码头二期工程,筹划建设武汉至鄂州轻轨,加快农村自然村水泥公路建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政府报告市政府2006年工作报告(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