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加强对群团组织领导的工作机制。加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之间的工作联系,进一步完善党委定期研究群团工作机制。各级常委会或党委会要每年1—2次集体听取群团工作汇报、指导群团工作,帮助群团组织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党委协调群团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分管领导联系群团组织制度、各类群团组织联席会议制度、群团工作例会制度。建议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及财政、教育、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以切实加强群团组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二)进一步将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整体格局,巩固和加强工青妇基层组织配套建设。
从解决当前群团组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眼经济社会情况的变化和群体流向的新特点,发挥党建的带动作用,切实加强群团组织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机制。把群团组织的建设作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党的建设的总体格局,并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会议制、督查制、考核制,及时解决群团组织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建议县以上各级党委真正把群团组织的组建工作列入对下级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中,设定恰当分值,并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建议把农村群团组织建设纳入农村党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建议将工青妇组织推优工作与党组织发展新党员工作有效衔接起来,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二是要加大对非公企业、城市社区、中介组织等新型领域群团组织建设的力度。针对目前我省非公经济领域中妇联组织建设的问题,从非公企业迅速发展、广大妇女职工需要组织的现实情况出发,建议省委加强在非公有经济组织、中介机构中的群团建设,从政策上理顺妇委会与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关系,更好地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服务。
三是要进一步坚持并落实基层群团组织按期集中换届制度。基层党组织要以各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工青妇组织换届时间,把换届安排在乡镇党委、村两委会换届后进行,实行配套换届。积极落实基层工青妇组织以及少先队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各级各类协调机构办公室人员的编制。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团委、妇联组织,凡有基层企业10家以上,职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都应建立乡镇(街道)工会。
(三)进一步将群团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格局,切实加强群团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群团组织是吸纳、凝聚、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要站在“人才强省”的高度,按照“高进严管优出”的总体原则,加强群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群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纳入党的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总体部署中着力加强。
一是做好群团干部的选拔配备。按照党管人才、党管干部的原则,积极探索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方式,努力把作风正、有组织领导才能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群团领导岗位上来,注重工青妇领导班子配备在年龄、学历、专业等结构方面的优化。特别要按有关文件规定落实工会、妇联领导的“高配”。要重视乡镇、街道基层群团干部的选拔,把乡镇一级工会、共青团、妇联都列入行政编制总额内,并配备1—2名专职干部。要从团干部队伍的特殊性出发,加大处级以上团干部转岗力度,打破地域、身份限制选拔任用团干部,拓宽乡镇、街道等基层团干部的来源渠道,把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团的岗位上来。要积极开展乡镇、街道工会组织选举制工作,逐步实现乡镇、街道工会组织体制从委任制向选举制过渡。
二是加强群团干部的培养使用。认真落实省委[2001]15号文件精神。在群团组织中集中建立人才库,把群团中的优秀人才纳入各级党组织的视野,作为党委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人才渠道之一。把群团组织荐才与后备干部选拔相结合,在组织推荐后备干部时,优先考虑优秀工青妇干部。按照有关规定把共青团干部转岗输送工作纳入组织部门日常管理范围,拓宽专职团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和转岗的渠道,切实解决团干部中存在的“少帅老将胡子兵”现状。把培养女干部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妇联干部与党政岗位的交流,使妇联真正成为培养女干部的重要基地。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群团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各级党委要重视上级群团组织的协管职能,促进协管工作位置前移,增加上级群团组织对下级群团组织工作及干部考核的参与度。各级党委在拟制培训工作具体规划时,把群团干部的培训工作纳入到各级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之中,通盘考虑,统一安排,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党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学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关于群团工作的调研报告(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