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进入2005年后,基本医疗保险出现了风险,基金收不抵支,至6月末,统筹基金当期结余-49.5万元,平均每月缺口8.3万元,加之市政府出台政策,从今年7月起将统筹基金的封顶线由2400提高到2700元,扩大了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按今年上年支出作基础进行测算,统筹基金每年还将加大支出7.5万元。
按照目前的基金收支水平,在不考虑统筹基金人均支付水平继续增加,我县在医改以来所结余的统筹基金可能在2006年10月份告罄。如果考虑统筹基金人均支付水平增加的因素, 2004年6月末,全体参保职工人数7162人,统筹基金人均支付住院费用181.20元;2005年6月末,参保人数8047人,人均支付246.70元,同期相比人均住院费用增加36.1%,按此递增,2005年度统筹基金结余为-116.9万元,历年滚存将于2006年5月份全部用完。
三、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出现风险的主要原因。
1、与市直、××县比较,基金收入相对不足。
(1)“单基数”问题。根据国务院国发[1998]44号文件精神,单位所承担医疗保险费是以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退休职工退休金不纳入缴费基数,即“单基数”。我县医改启动时,对参保机关全额事业单位和少数首期参加医保的差额事业单位实行“单基数”,即以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为基数,费率为6%,退休人员每月只缴纳20元补充金。2001年底,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对所有参保的企业和后来参保的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双基数” 征费。市直实行“单基数”征收,对参保的退休人员征收统筹补充金20元/月,但对赡养率超过25%的单位按“双基数”征费;××县全面实行“双基数”征费,不征收补充金。
(2)机关全额事业单位缴费基数两年半未作调整。机关全额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目前仍以2002年11月份县财政打入工资存折的金额作为缴费基数,比规定的基数人均少200元左右。市直及××县的机关全额事业单位缴费基数调整比较及时。
由于上述两个原因,我县人均统筹基金收入低于市直和××县。2004年度我县和××县机关全额事业单位人数分别为4220人、2392人,县财政所缴的医疗保险费分别为256.2万元、269.4万元,人均分别为606.53元、1126.25元,由于我县财政供给人员多于××县,医疗保险费真正进入统筹基金的部分显得更少,两县分别为109.75万元、131万元,人均分别为259.82元和547.66元。我县机关全额事业单位参保人数占参保总人数一半以上,但统筹基金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预计今年全年所有参保职工人均统筹基金收入仅为356.56元,比市直、××县分别低155元/人、60元/人。
2、参保人员老龄化,造成医疗支出增加。
(1)我县参保职工的老龄化程度比市直、××县要严重。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失业职工增加,年轻职工退出医疗保险,赡养率持续攀升。例如,粮食收储企业改制,5个中心粮食站原有参保职工835人(其中退休111人,赡养率13.29%),改为股份公司后,参保人数下降为454人(其中,退休138人),赡养率43.67%;再如,棉麻公司原有参保职工236人(其中退休52人,赡养率28.26%),改制后,参保人数为143人(其中退休63人,赡养率78.7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县医疗保险基金风险情况分析及其对策(1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