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宏观的经济政策主要的目标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的收支平衡。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财政政策是行政手段,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市场对经济进行调节。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应该是通过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够对经济的发展发挥最大的作用。目前,我国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的发展。而在过去的2014年里,我国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但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来看,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但工业企业盈利状况仍未好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持平,通货膨胀压力温和可控。因此我国在2015年里也是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样我国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这几年里通过下调准备金率和收购国债,促使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四是要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全力维护金融稳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对于中国目前而言,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性,以及各自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特点、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将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搭配运用,才能有效实现预期政策目标。不同的政策搭配方式各有利弊,应针对经济运行具体情况,审时度势,灵活适当地相机抉择。一般来说,一种政策搭配运用一段时间后,应选用另一种政策搭配取而代之,形成交替运用的政策格局,这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的重要形式。
八、 得分 请查询目前我国的失业率水平是多少?分析造成这些失业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共10分) 答:目前我国的失业率水平保持在5%左右。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
中国的失业问题原因众多,其中劳动力的供需不平衡就是原因之一。中国人口基本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在庞大的人口压力下,就业竞争之强烈不言而喻。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有限,需求者严重超过社会的实际需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就会才产生,这样,一部分没有找到工作的就变成了失业人员。《人民日报》就曾经指出,中国的人才市场需求,东部地区是1:2.86,但中西不地区却达到了1:3,失业人员占劳动力市场求职这的56.02%,其中,新成长的达到就业年龄的青年占19.35%,原来有工作后来失业的人员占25.17%。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一年比一年严重,所以失业问题难以侧地解决。还有农村劳动力方面: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经济体,庞大的人口规模使得劳动力供给的增长一直快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劳动力需求,每年有大量的生于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结构的变动需要转移出来,这加大了城市就业供给压力。 (二)劳动者自身定位过高
劳动者的素质不一致,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期待不一样,一旦发现自己找到的工作于自己最初定位的有比较大的差距的时候就会离职。也就是说劳动者对自己的自身定位过高了,没有认识到社会就业竞争的激烈。例如,在同一个公司,本科生与专科生做同样的工作,在企业角度,这两个人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的欧式一样的,所以给予的报酬也是一样,但是在本科生的角度就不一样了,本科生回想到的是自己的学历比专科生的高,待遇方面也应该高一点,心理不平衡但是企业又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本科生就有可能通过辞职来做一
第 6 页 共 8 页
种无言的抵抗,却不知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它在乎的是多劳多得,而不是一纸文凭。劳动者的自身定位没有与社会或者企业的需要相吻合,这就导致了失业的增加。社会各行业总有自己的需求量,本科生想找到非常好的工作却不知道上面还有研究生,虽然工作主要看的是能力,但是劳动者也要有满足该岗位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不可能一个专科生呆在研究生才可以胜任的岗位上。劳动者需要的是对自身的定位能够全面把握,不能好高慕远,这样才能找到社适合自己的工作,失业率才会有所下降。 (三)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社会是在发展的、进步的,劳动者一旦不进步那就是退步了,现在社会需要的是能够更上社会进步的步伐的新时代劳动者。但是,“不进步则退步”的意识在劳动者的观念中还不够强烈。这样的劳动者到最后必然会因为社会的进步而被淘汰。另外一方面,社会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劳动者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为企业的竞争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要有一个综合素质高的团队,这就要求了企业尽可能选择更好的劳动者,自然之间就业的竞争压力也就大了,劳动者为了使自己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胜出,那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那么不主动提高的那一部分劳动者救护被社会淘汰。社会中的就业就像大浪淘沙,能够留下的都是精华。随着新生劳动力的不断进入市场,每一个参差的劳动力都会增多,企业的选择多了眼界自然会提高,劳动者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素质。失业的总是那一部分不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和社会环境的人。 (四)产业升级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家在经济方面有一个一直在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就是引导企业产业升级。一起那种代加工的低技术低收益的正在逐步被淘汰,引导产业升级向高新技术方面发展,中国需要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等等,这样都要求了劳动者需要有适应的能力,能够在企业产业升级这一方面起到帮助。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要求提高了,不能适应的或者不适合在新岗位的就会下岗形成失业。
国际企业的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不是国内的竞争可以比拟的。跨国企业为了能够在国际上生存,对劳动者的要求值苛刻不可想象。国际上企业明面上比拼的是资金与技术,但是实际上还是人才的比拼,企业为了能够在国际上生存,起所需要的劳动者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是在全球范围需求有能力者。但是跨国企业又是能够提供最多工作岗位的企业却不能由本国的劳动者参与工作。国际上的比拼导致了大企业不能为降低国内失业率而尽心尽力。国内的失业率就一直不能减低。
九、 得分
请总结本学期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收获与心得体会。(共10分)
答: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局限。宏观经济学的
第 7 页 共 8 页
一些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为进一步的了解经济学,我认为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它们,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得以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正确的树立消费观,要从感性的消费观念上升到理性的消费观念;不要总是盲目的去消费,并且总是在消费后又后悔当初。学习经济学可以让我们了解现代社会所需、所缺的一些东西,并且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去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不要总是消费之后才抱怨;它也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当今市场上那些物品实惠、那些商品是市场上紧缺的,以至于让我们从事那方面的一些工作,从而促使我们更快的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学习经济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并且也可以增强每一个人消费意识。因为研究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可以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且研究它们也可以让每一个人更容易的去了解现在社会所缺的一些东西。当供过于求时,我们常常会多买一些东西,因为此时的商品都比较廉价;但是对生产者来说他会减少这些商品的生产,从而稳定市场价格。当通货紧缺时,我们总会不舍得花钱去买东西,毕竟此时的商品价格比较昂贵;但是对于生产者,他会加快生产这些商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研究它们两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毕竟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它们,并且我们也时常与它们接触。因此我们要研究它们两者的关系。
第 8 页 共 8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4西方经济学考试作业模板(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