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LNG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总体而言,本次调查水体断面受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的影响,导致氨氮、CODcr值和BOD5在水体监测断面超标,各水体水质现状达不到相应水质目标的要求。
2.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揭阳首站附近监测点地下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Ⅱ类标准要求,首站附近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5海洋环境
2.5.1海水水质环境
调查区内海水DO、硫化物、镉、铬和挥发酚等浓度均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评价结果均未超《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pH、CODMn、BOD5、锌、铜、铅和汞等因子浓度在部分站位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锌和铜个别航次的部分站位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但超标程度较轻;石油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现象也较为严重,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超过《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石油类大潮期较小潮期严重、无机氮小潮期较大潮期严重、活性磷酸盐大潮期和小潮期超标程度差别不大;悬浮物浓度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现象较为严重,与调查期间海浪的大幅度搅动作用(调查期间风浪较大、肉眼可见水体比较浑浊)以及现状评价评价过程中缺乏海水背景值有关。 2.5.2海洋沉积环境
调查海域沉积物除H4站的有机碳含量超《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一类标准外,其余各站调查因子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一类标准。表明调查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未受到污染。
9
粤东LNG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5.3海洋生物环境
调查海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水平偏低,浮游植物出现33种(类)、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48,浮游动物出现58种(类),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5,底栖生物共出现32种、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9,潮间带生物共出现64种(类),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29,海洋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性水平较高,表明海域内生态环境良好。
调查海域内除S7站鱼类样品中总石油烃略有超标外,其余各站样品的总石油烃和各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和《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表明该海域生物质量良好,未受到污染。 2.5.4游泳生物资源状况
调查区内捕获游泳生物110种,其中鱼类有68种,甲壳类和头足类分别为36种和6种。调查海域底拖网游泳生物的资源密度约为204.77 kg·km-2,其中鱼类约为97.18 kg·km-2,头足类约为8.31 kg·km-2,甲壳类约为199.27 kg·km-2。
2.5水土流失现状
本工程管线主要跨越平原区,平原区背景水土流失轻微。总的说来,沿线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总体较好,现状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水土流失。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水动力环境预测
工程实施后对大范围潮流场没有影响,但对局部流场的影响还是有一定影响。工程实施后,防波堤西侧会出现大范围的弱流区或环流区,整个港区流速呈减小趋势。防波堤东侧,涨落潮流速也呈减小趋势。进港航道和防波堤南侧,因受防波堤挑流的影响,涨落潮流速均呈增加趋势。航道和回旋区域开挖后,防波堤前波高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10
粤东LNG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2冲淤环境预测
项目实施后,泥沙的运移的大致趋势并没有改变,在潮流作用下其运动特点和趋势仍为从东南向西北方向运移,最终在海域的西北近岸淤积。防波堤西侧港池水域流速有较大的降幅,海底泥沙不活跃,在防波堤西侧港池200m左右呈现微淤状态,淤积厚度在4~12cm/a左右,最大淤积厚度为20cm/a左右;同时由于防波堤的挑流作用,加大了防波堤南侧附近海域的冲涮速率,冲涮厚度约为8~12cm/a;其他海区的冲淤趋势较工程建设前变化不大。
3.3海水水质环境预测
(1)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泥沙最大中心浓度为103.3 mg/L,超一类和二类水质面积均为138.63km2,超三类水质面积0.669km2,无超四类水质面积的的海域。
(2)冷排水一期排水口最大温降为0.56℃,温降面积无超1℃的海域。冷排水二期排水口最大温降为1.09℃,温降超1℃的海域面积为0.0168 km2,温降面积无超2℃的海域。
(3)取0.02mg/L为评价限值,余氯一期排水口最大浓度为0.021mg/L,超标面积为0.011km2;二期排水口最大浓度为0.039mg/L,超标面积为0.251km2。
(4)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每天产生的污水量很小,船舶含油废水经处理后达《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排海。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中二级排放标准后排海。根据水动力环境的预测分析,该源的排放强度扩散影响范围将小于100m,对工程影响很小。
3.4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经过预测叠加分析,结果表明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该区域大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85-1996)的二级标准。
3.5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1)LNG泄漏不形成半致死浓度。
(2)LNG泄露燃烧生成的二次污染物NO2不形成半致死浓度。
11
粤东LNG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3)通过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在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和采取本报告书提出有关建议的前提下,发生不大于本报告设定的最大可信事故的情况下,本项目从环境风险的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4 环境保护措施
4.1施工期环保措施
4.1.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河岸边尽量不设施工料场,避免雨季将有害物质冲入水体;施工废物不能随意丢弃河流中或岸边;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
港池、航道疏浚均时建议在绞吸船头加罩,并且在挖泥船外围采用防污帘防护,控制挖泥船的溢流时间,或设防溢流控制装置,同时采用专用的管道排放疏浚溢流水至底部,以控制SS的产生。施工期船舶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排海。
4.1.2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并注意洒水降尘,对施工便道、未铺装的道路及进入料场的道路必须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运输材料的车辆应加盖篱席,避免抛撒。
4.1.3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音罩(如发电车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该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距辐射高强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戴保护耳塞或头盔等劳保措施外,还应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
(3)施工噪声是短期行为,根据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主要是夜间干扰施工沿线居民的休息。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在离居民区较近时应停止施工作业。
12
粤东LNG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4.1.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对施工期固体废物应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其中废弃土石方在设置的弃渣场进行处置,其余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经环保部门回收处理。港池疏浚施工所挖泥沙应送至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划定的抛泥区倾倒。 4.1.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1.5.1农业资源保护措施
合理规划,减少临时占地;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教育,不乱砍伐树木。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对部分临时用地和部分取、弃渣场用地进行复耕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同时切实落实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尽量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推在一边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它耕地的土壤改良。 4.1.5.2 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施工布置时对一些生活设施、施工生产及各种加工场等的选址应避开生产力较高的林地区域及基本农田区域,施工便道及永久性道路尽量不要从成片的林地穿过。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施工便道及临时占地要尽量减少对林地和耕地的占用。在施工期,主要对涉及林地的施工区域进行监控与火险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重点保护对象,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4.1.5.3 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时在林区边的地段采用加密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及对水土流失、水质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优选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 4.1.5.4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避免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源和其它水体,选择暴雨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在工程建设中的弃土弃渣,要按照环保要求,对弃渣场进行防护。料场、石料堆放场、弃渣场应配置防护设施,修筑挡土墙、拦渣坝、截洪排水沟进行拦截;各类施工材料应备有防雨遮雨设施。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粤东LNG项目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