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旅游地理 考向预测
考向一 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欣赏与评价
知识与技巧的梳理 [名师点睛]
1.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价值与欣赏 (1)旅游资源的类型 种类 地文景观 自然 旅游 资源 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 天象与 气候景观 人文 旅游 资源 遗址遗迹 建筑与设施 举例 云南石林 杭州西湖 黄山迎客松 黄山云海 北京故宫 苏州园林 旅游价值 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建筑 景观 具体 形式 和精 历史 过程 及人 地貌 景观 具体 形式 自然 过程 核心 表现 形式 形成 过程 旅游商品 人文活动 (2)旅游资源的特征 景德镇瓷器 傣族泼水节 方面的意义 神文 化形 式 类活 动 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永续性。 (3)旅游资源的价值 价值 美学价值 含义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 自然风景名胜在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资源类型 自然景观 科学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4)旅游景观的欣赏技巧
项目 欣赏要求 远眺俯视 特定位置 选择 欣赏 位置 仰视 俯览、远望 亭、榭、水 边小路观赏 乘船 把握 观赏 时机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评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不同季节 不同时刻 特定时间 景观特点 高大雄伟、面积广 地貌的酷似造型 瀑布景观 以回环曲线构景的江河,以旷景取胜的湖海 比较小的湖沼池塘 山水有机组合 自然景观随季节变化的差异明显 日出、日落 景观出现时间特定 (2)分析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旅游开发的建议。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美学、科学、历史文化价值高(低);资源质量资源 游览 价值 好(差);游览价值高(低);一定地区内的景点数量多(少)及彼此间距小(大) 集群 地域组合 社会经济 市场 开发 条件 交通 基础设施 环境承载力 社会 条件 [真题诊断]
[示例1]
(2016·全国卷Ⅱ)篁岭(如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政策 社会 资源集群状况优良(较差) 景观与相邻地区的独特性程度;旅游景观丰富(单一),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差) 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远(近) 本区及其与市场之间交通设施和服务状况较好(差);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不完善) 当地的环境承载力大(小) 政策支持 社会秩序良好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答案] 旅游价值: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篁岭晒秋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
有利条件:(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
[解题模版]
第一步:一眼看穿命题点,勾画材料关键词
联想
“山居村落”“因‘晒秋’闻名遐迩”“色彩斑斓的画卷”――→考查旅游资源的类型、价值、开发条件。
第二步:一眼看破障碍点,挖掘图表信息
图中经纬度及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地理位置与交通,婺源、景德镇等城市位置可分析客源市场。
第三步:一眼看透采分点,选择答题角度
结合图文信息,“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说明其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价值;“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说明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意味着其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的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等方面进行评价。
[示例2]
(2016·全国卷Ⅲ)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如图),又称枫桥香榧。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
[答案] 原因:附近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区域交通便利;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品牌影响不大,难以吸引省外游客。
[解题模版]
第一步:一眼看穿命题点,勾画材料关键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资源:专题13:旅游地理学生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