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语文教研文章 如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者投完了信,心里感到轻松的时候,用了“顿时”,“顿时”就是“立刻、一下子”的意思。而我们日常很可能就写“我的心里感到一阵轻松”。用上“顿时”与不用“顿时”,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联系文中的内容“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心里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不自在。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给她修理窗户。三个星期过去了,我已经攒了7美元。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用上“顿时”就表达出了“我”从“害怕、不自在、沉重、有压力”到“轻松”的变化速度,表达出了“我”终于能弥补过错,真诚道歉,心里才坦然,有了解脱。再如《月球之谜》开头部分:“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这里,作者写月光用了“皎洁”一词。皎洁:从形声字理解“皎”,并结合上文的“明月”可以理解为“洁白、明亮”;洁,洁白。“皎洁”意思就是明亮、洁白的。用上这个词与不用,有何区别?结合下文“美好的遐想”去思考,就可以明白:“皎洁”与“美好的遐想” 相联系,“美好的事物”才能产生“美好遐想”的。这里写出了月亮美好的特点,也在表达作者赞美的感情。在语境中进行“同义、近义换词比较”,读懂词语在语境中的“唯一性”特征。前面我们说过,作者所要表达的

事物特点是具有独特性的,用词也具有“唯一性”。要读懂这“唯一性”,进而读明白作者笔下事物的特点,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情,就需要去研究文中词语与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其他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如《触摸春天》写蝴蝶在安静掌心和被放飞的动作,一个是“扑腾”,一个是“扑闪”。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两个词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思考这样的问题,再把词语分别放到语境中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在掌心被拢住”,蝴蝶在里面只能不断撞击安静的手掌,“扑腾”写出的是这样“被囚禁”的特点;放飞后,自由了,翅膀可以任意扇动,于是,就可以扑闪了,作者写出的是这样的特点;而在《生命 生命》中,飞蛾在手指尖,翅膀不能动,它也在挣扎,但是只能“鼓动”了。词语虽然意义相近,但是细微差别表现着细微的特点。这样进行比较,就准确地体会到了事物特点,并且揣摩到了用词“唯一性,准确性”的特点。如《孔子拜师》,老子说:“我在这里迎候你”,这里用“迎候”表达了对孔子的尊重。既然是尊重,还有一个词语是“恭候”。老子为什么没用“恭候”?联系人物的身份,我们去思考,老子是老师,长者,辈分高,用“恭候”,辈分和学识不如孔子了,所以,“迎候”既表达了尊重,又符合老子的身份。这样的比较,不但体会到了词语意思的细微差别,体会到了文章中词语所表达的意思特点。而且,还准确地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思想感情、用

词搭配合适等独特的奥秘。从上下文中,找出作者用词所表达观点的理由。在课文中,作者经常会用词语来表达一些观点。而总是要有理由的,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很多时候,这个理由,是可以从课文的上下文中找出来的。找出了这个理由,就能对作者“用词语表达的观点”更加信服,理解更加透彻。如《翠鸟》一文,作者写翠鸟的外形:“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里,作者用了“鲜艳”一词来表达作者对翠鸟羽毛颜色赞美的态度。词典中,鲜艳的意思是:“颜色鲜明而美丽”,为何说是“鲜明而美丽”?去看看下文,“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这么多色彩,让人感觉很美,而且这么多色彩,让人感觉新鲜、明亮。这就叫“鲜艳”,这是作者发出赞叹的理由。再如《观潮》,作者在开头写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词典中有几种解释。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则是景象的意思。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说其奇,主要是说其罕见而又奇特。“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看似矛盾──从古就有,怎么还罕见?从大潮的角度,全球各地都有,但是,钱塘江的潮,与其他地方的大潮不一样,主要是这个“潮观”之大,为大潮

景观中之罕见。此外,即使是钱塘江潮,应该是每月都有的,但是八月十八的大潮,又是钱塘江潮景观中的罕见,“潮观”景色与其他潮汐现象有明显的不同,因而称之为“奇观”“天下奇观”。另外,之所以称之为“观”,不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现象,而是每年的八月十八都出现类似的现象,成为了人们称颂的一种固定、周期性出现的景象。所以,被称之“观”。这是从下文中找到的理由。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想象“拟体”的样子,从对“拟体”的情感态度揣摩作者对所写事物特点的态度。作者为了一种事物、一种形态的特点写得更清楚,把作者对这事物的态度表达出来让作者也被这态度感染,会采用比拟的手法将一种事物或者形态比作另一种事物或者形态。阅读的时候,要抓住写出“拟作事物、形态”的词语,去联想、想象“新事物、新形态”的特点,去联想、想象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态度,然后思考: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在写原事物形态的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如《鸟的天堂》,作者写大榕树上的鸟儿: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作者写画眉鸟用了一个词语:“兴奋”,这是把鸟当成了人来写,写鸟是“有感情的”,“兴奋”地叫着,说明它此刻什么心情?非常快活,唱着歌儿,表达着内心的愉快,这是从“人”的角度来想象的,然后从人的心情,推想到画

眉鸟“兴奋地叫着”,是像人一样有情感,作者这是写鸟的生活形态,写出了鸟儿的心情。那么,作者在写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作者喜悦的心情啊,看到鸟儿能够感受到鸟儿在兴奋,听着鸟叫好像在唱好听的歌儿,想到鸟儿生活在这里,多么快活,多么自由自在!画眉鸟是鸟儿的代表,是所有鸟儿的生活状态的写照!作者是在赞美鸟儿,赞美眼前的景色!同样的例子还有《花钟》中的牵牛花开是“吹起喇叭”,蔷薇是“绽开笑脸”,睡莲是“醒来”,《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弹琴”的“弹琴”,《山中访友》中的老桥的“德高望重”等。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都需要从“拟体”去展开想象,想想“拟体”的特征,再回想这是实际事物的哪方面特征,表达实际事物的怎样的一种情感态度,推想在表达作者对实际事物怎样的情感态度。从词语、事物所表现的“特定事理”,去推想文中所要表达的“事、理、情”。作者在写人、写事的过程中,经常会写到某个特定的事物,介绍这特定事物的特点、事理,并且将这特定的事理,用一个表示具体事务名称来代替,人们只要一看到这事物、这个词语,马上会想到一些事理。读文章,读到这样的事物、这样的词语,首先要思考这事物、这词语代表着怎样的事理、情感态度。在此基础上,将这个事物(词语)所代表的“事理、情感”与本文所写的人物、事件联系起来,去推想,作者在这里,用这个名词、写这个事物,想借此来说明什么“相似的事理”,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语文教研文章 如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2)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研文章 如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7640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