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西部
(上海崇明县二模)下图是西班牙的耶罗岛地理位臵示意图,岛上地形崎岖,全年气候温和,多地形雨。读图,回答1~2题。
1.耶罗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解析:根据纬度位臵可以得出,耶罗岛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东北部地处迎风坡,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东北部,所以B正确。
答案:B
2.耶罗岛全年气候温和、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 ) A.受信风影响 B.受副高影响 C.受洋流影响 D.受人类影响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耶罗岛全年气候温和、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受洋流影响,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信风影响、副高影响、人类影响都不是气候温和的原因。
答案:C
(2017·东北联考)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游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4.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市场 C.交通 D.劳动力
解析:第3题,①地位于欧洲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第4题,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典型的乳畜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
答案:3.D 4.B
5.(2017·命题猜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德兰半岛从形状上看就像从欧洲大陆“飘”出来的一样。整个半岛几乎被广阔的丘陵纵贯;半岛东部沿岸有许多峡湾和沟谷,有些沟谷又宽又长,两壁十分险峻,谷底流淌着弯弯曲曲的河水;半岛西部的北海沿岸是连绵不断的沙滩,由于水浅,又是不稳定的沙岸,
使得航行很不安全,海港很少。
材料二 位于日德兰半岛西南部的埃斯比约是丹麦最大的港口城市,一百多年来,它经历了从渔村、渔港到石油重镇,再到风能之都的革命性转变。如今埃斯比约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与出口基地以及风力发电技术研发基地。
材料三 下面甲图为欧洲西部七月等温线(单位:℃)分布图,乙图为日德兰半岛位臵图。
(1)分析甲图中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析日德兰半岛东部沿海多峡湾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简析不同时期促进埃斯比约城市发展的因素。 (4)分析埃斯比约成为丹麦最大港口的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特点,逐条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第(2)题,结合图示峡湾地貌特点以及日德兰半岛纬度位臵,可知历史时期该半岛受冰川侵蚀明显;峡湾主要分布于半岛东部是由于半岛东部为西风的背风坡,海浪作用弱。第(3)题,材料二说明其经历了“从渔村、渔港到石油重镇,再到风能之都的革命性转变”,可从中总结出埃斯比约城市发展早期和中期以对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现在以风能发电设备生产研发为主。第(4)题,日德兰半岛西部不适合建设港口,主要是因为风浪大且为不稳定的沙质海岸,埃斯比约受这些恶劣自然条件的限制小,特殊的地理位臵和社会经济条件使其成为丹麦最大港口。
答案:(1)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大致相同;图示区域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东西方向上温差小;此时为夏季,内陆地区升温快,气温高,而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也较高,同纬度沿海与内陆温差小;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故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地球处在寒冷时期时,冰川侵蚀海岸线,形成了大量的峡湾;半岛东部位于西风的背风坡,没有直接受到强风浪的冲击,峡湾地貌保存较好。
(3)早期依托北海渔业资源(发展海洋捕捞等相关产业),形成渔村甚至渔港;中期开采北海油气资源,成为石油重镇;现在依托风力发电设备的生产与研发,成为风能之都。
(4)地处海湾地区,风浪较小;西部沿海其他地区多为沙质海岸,不利于建港;靠近国际重要航线,是半岛地区货物出口的最佳通道;位于北海沿岸,是重要的渔业码头;是丹麦开采北海油气资源的重要陆上基地。
课时作业(十三) 欧洲西部
对应课时作业159页
读欧洲一月等温线图,回答1~2题。
1.从等温线分布规律看,莫斯科与巴黎一月平均气温最大温差(T)可能是( ) A.T=10 ℃ B.T=20 ℃ C.10 ℃<T<11 ℃ D.19 ℃<T<20 ℃
解析:从图中看,莫斯科一月均温介于-10 ℃~-15 ℃之间,而巴黎介于0 ℃~5 ℃之间,则两地最大温差接近20 ℃,但不会等于20 ℃,故为19 ℃<T<20 ℃。
答案:D
2.欧洲一月等温线总体走向及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与海陆位置 B.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大气环流与洋流分布 C.等温线大致与山脉平行、山脉走向与海拔高度 D.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海陆分布与地形地貌
解析:从图中看,等温线大体上与海岸线平行,这主要是由于欧洲西岸深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从沿海向内陆各种气候要素缓慢变化。
答案:B
(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欧洲工业由原来的“香蕉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科技 B.交通 C.劳动力 D.市场
4.制造业从“香蕉带”转移到欧洲东部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 A.增加东欧国家就业机会,制约“香蕉带”的制造业发展
B.西欧企业研发中心也随之东迁 C.改善欧洲的大气环境质量
D.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欧洲制造业产品竞争力
解析:第3题,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欧洲工业由原来的“香蕉带”向东欧等国转移,使得欧洲经济空间发生变化。东欧等国和原来“香蕉带”所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相比,科技和交通没有优势,但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欧洲东部人口较西部稀疏且经济落后,因此,东部市场需求量小于西部。第4题,制造业从“香蕉带”转移到欧洲东部地区,增加东欧国家就业机会,但不会制约“香蕉带”的制造业发展,反而有利于促进“香蕉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西欧科技人才优势明显,企业的研发中心不会随之东迁,制造业从“香蕉带”转移到欧洲东部地区,很有可能企业污染也随之转移,对“香蕉带”的大气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增加了东欧地区环境压力,不会改善整个欧洲的大气环境质量;产业转移利用东欧地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欧洲制造业产品竞争力。
答案:3.C 4.D
(2017·绍兴模拟)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A.冰期① B.冰期② C.冰期③ D.冰期④
6.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③时期( )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陆地总面积较大
解析:第5题,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第6题,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
答案:5.D 6.D
(2016·丽水一模)2011年以来的叙利亚内战引发了25年来全球最严重的难民危机,大量难民涌入欧洲。下图为叙利亚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难民入欧途中最有可能遇到的景象是( ) A.①处夏季风浪比冬季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地理欧洲西部课堂练习及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