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2至6页。
教材与学情分析
《小草和大树》一是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的起始。主要通过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主要特征。根据本地区植物种类特点,需要将教材中呈现的植物做适当的改动。六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许多植物。而且许多学生也曾有过亲自栽培植物的经历和体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本节以学生观察发现为主,让他们自主探究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能力培养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
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适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植物进行较为准确的简单分类。 教学准备
蟋蟀草、桃树(枝条)等植物的实物。放大镜、解剖刀、记录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
谈话:同学们,你能说说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植物吗?而整个地球上的植物更是数不胜数,目前人类知道的大约就有30万种,它们生活在陆地表面、海洋、湖泊、河流、池塘。正是因为有了千姿百态的植物,我们生活的地球才会多姿多彩、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又有哪些植物呢?你对小草和大树分别有哪些问题呢?这节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小草和大树。(板书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很熟悉,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植物,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链接。同时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考。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知识就在身边,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去探索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活动1
比较小草和大树 (一)
观察比较,记录特点
小草和大树小草和大树是我们常见的植物,谁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
观察图片,概括小草和大树的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小草和大树,并记录小草和大树的外形特征。 2、 小组汇报
你观察到的小草和大树分别有哪些特点? (二)
动手操作,讨论特征
、
用手折一折小草的茎和大树枝条,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2、
用小刀切一切小草的茎和大树枝条,说一说又有什么感觉。 3、
小组讨论:小草有什么共同特点?大树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茎有
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情感渗透,爱护草木
无论是小草和大树,都在为地球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生机。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我们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我们才能走在林荫路上动物们才会有它们快乐的家园,对于这些可爱的花草树木,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归纳,揭示概念 、讲授概念
人们通常根据植物在某一方面的明显特征,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像蟋蟀草那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2、
区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出示常见的植物,说一说下面的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哪些属于木本植物? 3、
讨论:你认为竹子属于哪一类植物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采用观察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总结出小草和大树茎的各自的主要特点,进而引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
【评析】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经只有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才会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概念教学,如果单凭简单的讲授和记忆,效果是不佳的。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不但深刻理解概念,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学习的各种能力。 活动2 给植物分类 (一)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各种植物图片,制定分类标准。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下面请各小组给下面的植物制定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分类标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六年级科学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