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尽管找不到一条为形容词所独有、为其他词类所无的分布特征,但还是可以根据“煞白、冰凉、通红、喷香、粉碎、稀烂、精光……”等状态形容词跟“白、凉、红、香、碎、烂、光……”等性质形容词在分布上的相似性(经常作谓语或补语)把它们归为一类。当然,也可以基于其他考虑把它们分为两类(详见§7)。

§3 词类知识的来源

上文多次提到:单纯利用一两项分布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可能会把属于同一类的词分成不同的类,而把属于同类的词划作同一类。这样说多少意味着语言学家是心目中先有了这样那样的类,然再去寻找分类标准的。那么在找到分类标准之前,语言学家的词类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与此相似,普通人能正确地遣词造句,能够在不同的组合位置上正确地填上不同的聚合类的成员;这说明他们头脑中确有关于词类的内在知识,那么他

们的词类知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词类的本质说起。因为词类是一种原型范畴,所以词类知识主要来源于人们对词和词之间在功能和意义上的家族相似性的概括。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一问题。

第一,基于概念范畴的家族相似性。人们倾向于把表示相同、相似的概念范畴的词概括为一类,把它们填入相同的句法组合位置,即把它们当作同一个功能类去使用,从而赋予它们相同的句法功能。比如,人们把“苹果、梨、桃、橘子、香蕉……”等表示典型水果的词概括为一类,然后根据不同实体之间的家族相似性,把“椰子、甘蔗、荸荠、橄榄……”等表示非典型水果的词也概括进来,一样地填入名词这一类词所能占据的各

种组合位置。推广开来,因为水果属于事物范畴,蔬菜、食品、衣服、车辆、家具、武器……等也属于事物范畴;所以人们会把表示蔬菜、食品、衣服、车辆、家具、武器……等概念的词填入表示水果的词所能填的各种分布位置,即把它们也当作名词来使用。当然,这样的类比使用带有尝试性,

当基于类比的使用得到别人(社会)承认时,这种用法就会流行开来,成为这个/些词的正常分布;当这种用法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时,说话人就得改正,退回来把这个/些词跟其他范畴的词类比使用。比如,“永远”本来是副词,它只能修饰谓词。但是,现在不少人把它当作“永恒”的同义词使用,加上“的”后去修饰名词,例如:“永远的朋友”、永远的友谊”、“永远的校园”等[①e]。如果大家承认这些新用法是合格的,那么“永远”就在副词的功能之外又获得了区别词的功能,成为兼类词(参见§7)。可见,词义对词类的形成和识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词的意义只是为该词可能有什么样的用法提供了可能,最终能不能被概括进某一词类,还得看它到底有哪些用法,占据了哪些分布位置。

第二,基于分布位置的家族相似性。概括、抽象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人们会自觉地把分布位置十分相似的词归为一类,作为一个类来记忆和使用。这些分布十分相似的词成为某个词类范畴的典型成员,成为其他词能否归入该类的参照标准。在确立了典型成员之后,推广一步,把一些跟这些典型成员分布比较接近的词也吸收进来,概括为一类。比如,人们根据表示水果、蔬菜、食品、车辆、武器、衣服、家具等具体事物的词(具体名词)在分布上的相似生,把它们归为一类。然后发现表示观念、事件等抽象事物的名词(抽象名词)

跟具体名词在分布上比较相似,就把这些词也概括进来,成为一个较大的类(一般名词)。随后,人们发现表示特定事物的名称的词(专有名词)跟一般名词在分布上比较接近,就推而广之,把它们也概括进来,形成一个大类(名词)。由于这种类的概括是建立在参照典型进行层层类比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同一类的成员在分布上只是在总体上大致相似,以至于很难找出一条为这一类的全体成员所共有而为其他类的成员所无的分布特征。

应当指出,普通人基于词的意义和分布的相似性而得到的词类的概念是

极其模糊的,因为这种词类知识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关系之上的。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明确的标准、用严格的方法来划分词类,说明不同类别的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②e]。所以,语言学家划分出来的词类跟一般人常识中的词类可能不同、甚至很不相同。但是,语言学家划分出来的词类不能从根本上否定一般人心目中的词类概念,即不能过分偏离说话人对于词类的语感。这跟生物学家对生物的分类工作不同,生物学家对生物的分类可以否定普通人常识中对生物的分类。比如,普通人认为鲸是鱼,所以称鲸为鲸鱼;但是生物学家根据鲸是哺乳动物这一特征,可以判定鲸不是鱼。而语言学家却不能这样做。比如,普通人认为“很”和“非常”是同一类词,都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但是如果语言学家根据“副词是只能充任状语的虚词”这一定义把“很”排除在副词这一类之外,这样做就很不妥当。因为普通人的词类概念来自于词跟词之间的分布相似性,并且普通人的词类概念又会直接影响词在言语中的具体使用。

§4 优势分布和劣势分布

上文指出用几项分布特征作为分类标准并不能真正地把词类划分清楚,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分布特征在词类划分中的作用呢?这就需要对特征的性质和类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事实上,特征至少可以分为定义性特征和特有特征两种[①f]。定义性特征是某一范畴的成员所有、其他范畴的成员所无的特征。一个事物只要具备某个定义性特征,不管它还包含其他什么特征,这个事物就一定属于某一范畴。这种据定义性特征概括出来的范畴就是特征范畴。显然,词类不是特征范畴,至少不是严格的特征范畴。特有特征是某一范畴的某些成员所具有的特征。由于某些特有的特征也很普遍、为某一范畴的许多成员所共同具有,因而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些比较普遍的特有特征也被认为是某一范畴的特征。比如,会飞被看作是鸟的一个特征,尽管存在着这样的事实:蜜蜂、蜻蜒等昆虫也会飞,而企鹅、鸵鸟等鸟却不会飞。一个成

员具有比较普遍的特有特征越多,它就越能成为某一范畴的典型。于是,比较普遍的特有特征成了识别原型范畴的标志。比如,尽管动词、形容词也能受数量词修饰,而部分名词却不受数量词修饰,但是能受数量词修饰仍不失为划定名词的重要标准。因为能受数量词修饰是名词比较普遍的分布特征,比较典型的名词都能受数量词修饰。因此,在划分词类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种比较普遍的特有特征,不因某一比较普遍的会布特征不能贯彻到某一词类的全体成员而偏废。比如,我们不能因为“很、极”等极少数副词能做补语而否定只能做状语是副词最重要的分布特征;如果把副词定义为“基本上只能充任状语的虚词”,那么是十分贴切的。可见,凭几项分布特征之间的合取/析取关系虽然不一定能把同一词类的所有成员都包括进来,但往往能把某一词类的典型成员都包括进来,所以这种定义词类的

方法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经常用来定义词类的分布框架主要有三种:(1)成分功能,比如检验某类词能不能处于主谓结构中主语或谓语的位置,能不能处于述宾结构中宾语的位置,简称能不能作主语、谓语和宾语;(2)词类序列,比如检验某类词能不能受副词修饰、能不能受数量词修饰;(3)代表词格式,比如检验某类词能否受“很”或“不”修饰,能不能进入“~不~”格式等。在运用成分功能作为分布框架时,我们比较重视汉语词类的多功能现象--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名词除了可以做主、宾语外,还能做定语;动词除了做谓语外,还能做主、宾语。见图于下页。

(附图 [图])

但是,上述做法忽视了词类的多个功能之间的不平等性。所谓词类功能的不平等性是指某个词类虽然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但是分布概率是不相等的。比如,名词主要做主、宾语,做定语不如做主、宾语常见;动词、形容词虽然可以做主、宾语,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动词主要处于谓语的位置,形

容词主要处于谓语和修饰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的位置。反过来说,句法成分对词类也有一种优先关系,主、宾语主要由名词来担当,谓语主要由动词、形容词充任,补语主要由形容词来担任。这也就是说,词类的多个功能之间有优势分布和劣势分布之别,做谓语是动词、形容词的优势分布,做主、宾语是动词、形容词的劣势分布。词类的优势分布相当于人的第一职业,劣势分布相当于第二职业。显然,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按第一职业来确定人的身份的,同样,人们正是根据词的优势分布这种主要功能来聚类,从而形成关于词类的初步知识。因此,我们在给词分类时,也要充分注意到词的优势分布和劣势分布的差别,全面合理地利用成分功能这种描写框架。

§5 严格定义和宽泛定义

朱德熙说:“有的语法书上在说到名词的?语法特点?的时候,举的是(1)能够做主语、宾语,(2)能够受定语修饰,(3)能够受数量词修饰之类。无论是(1)(2)还是(3),确实都是名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说都是名词的共性(所有的名词都有这些功能)。可是这三条里没有一条称得上是名词的语法特点(个性),因为这些功能,动词和形容词也有……要是用这三条作为划分名词的标准,那末通常认为是动词和形容

词的那些词几乎全都得归到名词一类里去。”[①g]如果导入优势分布和劣势分布的概念,把上面的(1)-(3)改写为:(1?)经常做主语、宾语,(2?)经常受定语修饰,(3?)经常受数量词修饰;那么(1?)-(3?)就是对名词的语法特点的比较准确的刻画,它们十分符合人们对于名词的句法功能的语感。如果用(1?)-(3?)作为标准来给名词下定义,得到的就是名词的宽泛定义:名词是经常做主语和宾语、经常受数量词等形式的定语修饰的一类词。这个宽泛定义虽然比较模糊,但还是能把动词和形容词排除出去,因为动词和形容词并不经常做主语和宾语,也不经常受数量词等形式的定语的修饰。这种宽泛定义对于中小学的词类知识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2)在线全文阅读。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575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