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楼玉宇时隐时现,或一山湖水,超然空灵;或草木成林,牛羊满山;或数位仙人穿梭,或无数士兵披甲执鋭。夏季,山下大雨滂沱,山坡云雾绕身,山巅却晴空万里,眼前彩霞白云飞舞。所以,龙王山下的群众大清早一看见龙王山顶吞云吐雾不化时,就会说:“龙王山戴帽,庄稼人睡觉。”若见龙王山上马槽沟内流出清水来,必然会下雨;若遇连天阴雨,此沟又突然流出清水,次日必然天光放晴。
(三)崇尚龙王的文化现象。关于龙王来龙王山的主要传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相传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一位老婆婆拾巨卵回家养育,得男儿名橛。后刘渊征民夫筑城,八岁的橛儿应募,一夜城好。刘渊妒其才,欲加害,农历六月十三日追至祁连山(今赤列山,即龙王山),橛儿显龙形钻向山头石缝。刘渊拔剑斩之,截断龙尾,一股泉水喷涌而出,形成了山上的“天池”,次山便名为龙王山;另一种说法是一般普遍认可的说法:明万历八年(1580年),今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来了五位身着藏服的神人,他们为大庄、姚马等邻近村庄做了许多好事,后来突然消失。佑宁寺的一世松布·丹曲嘉措活佛说这五位人乃是五海龙王,如将他们的模样用上好木雕刻成塑像后,可保佑一方平安,于是一些村民便将这五人模样雕刻成像供在庄内庙中。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建立佑宁寺时,这些龙王已被松布·丹曲嘉措及迦色·端曲结坚措活佛赐封“赤列格年”龙王山神安置在了赤列山上,设立峨博。每年农历六月十三、十四日,分别是龙王的拜寿日和祭峨博日。届时,邀请敏珠儿、土观、松布、却藏、尼玛僧等活佛在龙王庙或龙王山上念经祭祀。为此,有四部专门为地方保护神赤列桑诵读的佛教经文:第一部是迦色·端约曲结坚措活佛撰文的《赤列格年端茶经》,第二部是三世土观罗藏却结尼玛撰文的《山神赤
- 6 -
列端茶经》,第三部是却藏·阿旺图旦昂秀活佛撰文的《山神赤列的大桑经》,第四部是加华奎智(别各仁增多吉)宗密师撰文的《山神赤列格年端茶经》。这四部经文的主要内容是请求龙王要施舍神力保护地方百姓,使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若遇大旱之年,互助县东山、东沟、、林川等地的群众,请上本村的娘娘、龙王神祗,拿上供品,奇数的男子头戴杨柳帽,赤脚步行到赤列山顶,在天池中请求五海龙王为万民普降甘露。解放前,取雨活动规模大,规制严,走在路上有专门诵词,如“一朵儿杨柳,两朵儿云呐!大家取雨,救万民噢!东海龙王、西海娘娘(西王母)??”取雨队员路过的所有村庄,都要设坛准备斋饭,将剩余斋饭撒在沿途旷野等。与此同时,并将威远堡娘娘庙中供奉的西王母神像用八抬大轿抬至广场中心位置进行祈求“天降甘露”。
在龙王山下供奉龙王神轿的汉、土、藏族村民们,其生产生活中已处处离不开龙王爷的庇护,龙王信仰已深深地嵌入他们心灵的深处:挡暴雨、求医、勘查坟茔、和吉日、确庄廓(看住宅风水)、求妻、求子、求学、求职、求财、求找人找物等。村民们在繁忙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敬仰着龙王,以其抚慰着他们憨厚老实而又脆弱的心灵。
(四)口头游牧及农耕文化现象。龙王山不仅是寰球五龙俱全的十三座神山之一,也是一座宝山。山上盛产各种美石、天山雪莲、藏雪莲、红景天、旋风草、黄芪、野芹菜、野萝卜及岩羊、白鹿、雄鹰、灵雀、雪豹、瞎熊、九尾神兽等,还有肥美的高山牧场。千百年来,龙王山“月缺不揽光,肉肥不藏骨”,以它如满天星斗般的花岗岩石为四县一市的百姓、寺院、酒坊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磨扇、手推石磨、碌碡、柱顶石、石础、石条、石臼、石碑等。所以,龙
- 7 -
王山养育了一方百姓,这里的群众也十分感恩这座神山。龙王山下的土族群众,几乎所有的歌词中都有龙王山的赞词。如:“赤列布神山山顶上,吉祥神马在奔腾,这是什东拉欠桑赐予的马;赤列布神山山坡上,吉祥神牛在狂奔,这是哇仁次桑赐予的牛;赤列布神山山底下,吉祥神羊在撒欢,这是秀鲁日坚桑赐予的羊”;“看赤列布山顶峰,好像活佛戴僧帽;看赤列布山腰间,好像武将持兵器;看赤列布山麓间,好像闺女戴头饰;”“龙王山高得很啊,青稞酒香得很”;“种上珍珠般的青稞酒哟,酿上美酒献给龙王山神”;“天地龙神酒一盅,清风细雨降均匀;皇帝万岁酒一盅,国泰民安四海安;先人先祖酒一盅,孙子儿女满堂红。”
如今真正为“天山之尊”、“祁连之源”的龙王山所在地互助县已今非昔比,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38万土乡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县域经济高速发展,文化事业日新月异,“中国土族,彩虹故乡”这一互助品牌享誉华夏。龙王山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必将更加奕奕生辉,造福神州亿万人民。
- 8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文化名山”龙王山(报中国土族)(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