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山东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可管理。全省城镇集中式地下水型水源地106个,其中58个已划定为水源保护区,划定率54.7%。按照“调查、保护、改水、修复”四个重点,逐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年度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加强废弃矿井治理,调查摸底废弃矿井1248个,编制完成了《山东省废弃矿井治理规划(2009-2015年)》,已对458口废弃矿井实施封堵治理。加强海咸水入侵地质环境调查和监测,建成海咸水入侵监测网点47处。全省地下水超采区面积从2003年的286万公顷缩减至104万公顷,减少63.7%。

(九)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加强。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组织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以及泰山、昆嵛山、黄河三角洲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完成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到2014年底,全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8个,面积101.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4%。建成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40个,面积26.8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7%。加强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和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工作,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预防控制。

(十)生态建设气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围绕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不断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85%,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达87.6%。“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设初显成效,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进一步增强,气象信息传

9

播的手段不断拓展、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气象预报预测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初步建成了立体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网,24小时内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9%,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时间提前到15分钟以上。紧密围绕当地农业生产、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改善等服务需求,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作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三、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一)面临的形势

山东生态资源禀赋较差,与生态建设密切相关的森林、水资源等十分匮乏,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均列全国20位以后,生产力布局与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多林少水缺、生态环境破坏较重、综合治理形势严峻是我省生态保护与建设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省情。当前,面临的总体形势是,工程治理区呈现生态改善的良好势头,但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逆转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全省生态整体恶化态势趋缓,但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生态领域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灾害频发、海洋自然岸线减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各类气象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推进我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中,也存在区域之间、生态系统之间生态保护与建设进展不平衡;同我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需求相比,投入还有很大差距;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科技支撑薄弱;生态脆弱区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生态问题仍然

10

是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生态产品仍然是我省短缺的重要产品,生态差距仍然是我省与先进省份、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林业生态方面。根据2012年全省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山东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均排在全国23位以后;人均森林蓄积0.92立方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数11.13立方米的8%;森林面积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6.73%。林地生产力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1.5%。造林成本高、难度大、经济效益低,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给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发展带来较大困难。

(二)农业生产方面。多年来以追求产量为主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化学投入品标准化、规范化使用水平不高,种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程度不够,造成部分耕地质量下降、水体和空气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流失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亟需产业转型升级。

(三)沙化、荒漠化治理方面。部分地区缺乏科学合理规划,重治理轻保护,监督执法能力不强,破坏现象严重;未能将防治沙化、荒漠化与解决当地群众的生计问题有机结合;水资源缺乏科学管理,生态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湿地与河湖生态方面。湿地保护意识较低,湿地资源

11

破坏严重、面积逐渐减少、功能退化;缺乏多样化、适应性强、动态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长效的运营管理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水系整体绿化水平偏低;部分河湖水体污染较重。

(五)城市生态方面。原有自然生态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压缩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城市绿化总量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区之间绿地分布不均衡;城市水系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污水管网不配套、雨污分流不彻底、生活垃圾沿河排放等问题,对河流水质造成较大影响;建设扬尘治理尚未全面覆盖,监管力量薄弱。

(六)海洋生态方面。近岸海域的环境压力依然突出;海洋保护区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不足;自然岸线有效保护面临开发挑战,海岸带生态系统日趋脆弱;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受到损害,生态安全面临威胁;各类海洋环境灾害增长较快;全省近岸海域受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影响严重。

(七)防治水土流失方面。水土流失面积依然较大,预防治理任务艰巨,未治理区域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已治理区域运行管理力度不够,存在逆转的可能;人为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河湖库淤积、洪涝灾害加剧等隐患依然存在。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不足,监测和预警体系不完善,管护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森林草地退化,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伴随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物种生境破碎化严重,异质性降低;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野生

12

生物资源衰退;外来物种入侵严重,挤占本地物种生态位。

(九)保护地下水资源方面。对地下水污染长期性、复杂性、隐蔽性和难恢复性的认识仍不到位;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防治难度大;全省12个市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年均地下水超采量为6.38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引发水资源枯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加重地下水污染等严重问题。

(十)生态灾害方面。近年来,干旱、暴雨、暴雪、高温、大风、雾霾、风暴潮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加之生态破坏,导致病虫草害、地质灾害增多。我省“十年九旱”,阶段性和区域性干旱连年发生。

生态环境问题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生态保护与建设肩负着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综合实力提升的重任。2014-2020年是我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当前,我省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经济基础、制度保障和社会环境日益改善。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协同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人民群众奔康致富、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实现“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发展目标,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推向新的阶段,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山东”,努力维护生态安全。

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山东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4)在线全文阅读。

山东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54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