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评估
BZH-SN-9.1-O1 序号: 序危险号 因素 触发 事件 九、余热发电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事故危险形成事故原因 后果 等级 1.管道安装不当,制造有缺陷,材质不合格,焊接质量不良; 2.蒸气管道超温运行,管道蠕胀超标准; 3.给水质量不良,造成管壁腐蚀; 4.给水管道局部冲刷,使管壁腐蚀。 5.锅炉超压超温。 防范措施 1 1.蒸气管道暖管不充分,产生严重水冲击; 炉外2.给水系统汽水运行不正管道常,压力波爆炸 动大,发生水冲击或振动。 3.锅炉超压超温。 1.人员违章操作碰到高温物体; 灼烫 2.人员过于接近危险区域也没有防护。 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Ⅲ 1.加强管道安装、检修质量,对高压管道焊口,应由专业焊工采用氩弧焊焊接并作无损探伤; 2.锅炉严禁超压运行,定期对管壁做蠕胀检测,超过标准应立即更换; 3.蒸气管道暖管时,应打开疏水阀、放汽阀,要有充分的疏放水时间,并就地检查,确定管内的空气、凝结水排除干净,然后关闭疏水阀、放汽阀,缓慢暖管; 4.锅炉安装温度计、压力表、安全阀并经常检查保证有效; 5.锅炉上水升压要平缓,调整给水泵在较低的流量、压力下运行。 1.对管道保温要有效,及时发现保温破损部位,并进行修补; 2.运行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危险区域; 3.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安全教育。 1.绝缘老化的电线应及时更换; 2.烟蒂、擦油纱布不应乱丢; 3.遵守管理制度; 4.油料应按要求管理,并设置警示标志。 2 1.锅炉系统存在大量高温高压蒸气、给水和烟气管道,保温不好; 2.设备损坏高温蒸气或水喷出。 1.电线绝缘老化,发生短路起火; 2.检修擦油纱布乱丢; 3.违章作业; 4.油料管理不善。 人员受伤 Ⅱ 3 火灾 电器短路火灾 财产损坏、人员伤亡 Ⅱ~Ⅲ 4 1.人员精力不集中; 2.起重司机和司索工配合失误; 3.违章操作、超载等起重设备控制系统失起重导致吊物坠灵,设备质量不合格伤害 落伤人、物; 或未定期检修。 4.指挥失误,起吊物挂吊处脱落,吊具索具强度不够,物品放置不稳。 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Ⅱ~Ⅲ 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2.严禁吊物从人头顶经过或人从吊物下方经过; 3.严禁超载、斜吊、不走吊物通道、不鸣铃等违章作业; 4.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吊具索具;起重物锐处必须有衬垫; 5.起重作业要严格遵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6.设备应按规定定期检测; 7.起重作业区域应设有警示标志; 8.加强员工培训、教育。 5 1.未戴劳动防护用具; 触电 设备接地不良。 2.操作失误。 人员伤亡 Ⅱ~Ⅲ 1.按时检查设备接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2.防护用具及时发放,并督促检查佩戴情况; 3.加强安全教育。 1.及时检查防护措施有问题,及时解决; 2.对工作人员定期体检; 3.做好作业环境的照明和通风; 4.设置足够的围栏和警示标志。 1.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 2.培训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推广标准化操作; 3.严格执行设备、设施使用、保养、维修制度; 4.购置、安装设备时严把质量关; 5.设置报警装置; 6.必须采用自动控制和连锁系统; 7.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有针对性进行培训和演练。 6 作业人员不高处适合高处作坠落 业 1.操作失误; 2.排污后忘记关闭排污阀或关闭不锅炉严; 缺水3.给水设备满水 故障; 4.上水系统泄漏; 5.给水自动控制失灵。 1.防护设施不健全; 2.作业环境差。 人员伤亡 Ⅱ~Ⅲ 7 1.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2.设备保养维修缺陷; 3.部分元器件质量缺陷; 4.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设备损坏 Ⅱ
危险源辨识、评估
BZH-SN-9.1-O1 序号: 序危险号 因素 触发 事件 十、供配电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事故危险形成事故原因 后果 等级 防范措施 1 触电 变电站设备 1.防漏电保护装置失效; 2.接地、接零装置失效; 3.绝缘损坏; 4.避雷系统失灵; 5.未绝缘操作; 6.未断开电源,取下熔断器; 7.在刀闸手柄上未挂警示牌; 8.超过遮拦的安全距离工作; 9.送电与停电操作顺序颠倒; 10.停电后未挂接地线; 11.身体潮湿接触带电设备。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Ⅱ~Ⅲ 1.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2.配电室地面铺橡胶板,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保护性接零,安装防漏电保护器; 3.配电室入口张贴“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警示标志; 4.定期检查避雷系统的效能; 5.常规配备室内灭火器; 6.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7.检修时,应断开电源,取下熔断器,在闸板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示牌; 8.设置遮拦安全距离,并严格遵守; 9.停电拉闸操作必须按照断路器(开关)→负荷侧隔离开关(刀闸)→母线侧隔离开关(刀闸)的顺序依次操作,送电合闸操作应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进行。严禁带负荷拉合刀闸。要执行“两票” 制度; 10.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接地线要符合要求,带电设备不许断开外壳的接地线,电气施工应遵循电气安装规范; 11.检修时要挂接地线; 12.工作前,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检查工具、设备完好,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3.身体潮湿时禁止使用电器设备。 1.应定期检查用电过负荷短路保护器的功能; 2.定期检查配电室避雷设施; 3.保证变压器运行温度低于85℃; 4.设置100%变压器油量的贮油池或排油设施; 5.变压器不得长期超负荷运行; 6.变配电室要有防止小动物进入变配电室的措施。如设置防鼠墙、驱鼠器、安装纱网等; 7.常规配备室内灭火器; 8.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9.电缆要涂阻燃材料; 10.配电室内不得存有易燃、可燃物品。 2 火灾 超负荷或短路 1.用电超负荷,运行设备过热,过负荷报警保护器失灵; 2.配电室避雷系统失灵; 3.变压器长期超负荷运行,油压过高,造成泄漏,引起火灾; 4.小动物进入变配电室,造成短路引起火灾; 5.电缆接头过热、击穿造成电缆火灾; 6.配电室内存有易燃、可燃物品。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Ⅲ 危险源辨识、评估
BZH-SN-9.1-O1 序号:
十一、给排水系统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序危险号 因素 触发 事件 形成事故原因 事故危险后果 等级 防范措施 1.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及时更换老化线路,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 3.保证触电保护设施的完好性; 4.操作人员要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 5.做好监护工作。 1.依据《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工业钢平台》设置防护; 2.制定安全规章制度; 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1.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及时发现运行异常,及使检修; 2.检查机械设备的消声器、减振器,应保证起到降低噪声作用; 3.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4.对井、沟的安全防护要及时修复; 5.在危险区域要加装安全警示标志,要有足够的照明; 6.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水池应加盖板或周围设置围护栏杆,并设安全警示标志。 1 1.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不按照规定使用临时1.人员照明设备; 接触带人员触电 3.触电保护装置失灵、避电设备; 伤亡 雷设施失效; 2.雷击。 4.监护措施不力或没有监护。 Ⅱ~Ⅲ 2 人体不高处慎从高坠落 处坠落 1.无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损坏; 2.违章操作。 人员伤亡 Ⅱ~Ⅲ 3 水泵运行时,因机械噪噪声 声超标,工作人员违章操作 1.机器运行不正常; 2.机器消声器、减振器不起作用; 3.操作工没有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4.防护设施损坏; 5.缺乏安全警示标志。 听力受损人员伤害 Ⅱ 4 淹溺 循环水池 1.未加盖板或围护栏; 2.未设警示标志。 人员伤害 Ⅱ
危险源辨识、评估
BZH-SN-9.1-O1 序号:
十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1)重大危险源定义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进行辨识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不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提到的物质,所以该公司的危险化学品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3)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进行辨识。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现对该项目生产装置的重大危险源辩识如下:
①锅炉
根据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为重大危险源: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我公司生产过程中共使用8条工业炉窑生产线,25只不适用以上条件。不满足重大危险源的条件。因此,锅炉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②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
建有空压机站,配套有储气罐及压力管道,工作介质均为空气,工作温度为常温,工作压力1.0MPa和0.8MPa。
根据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规定,该项目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介质既不是毒性物质,也不是易燃介质,因此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综上所述,该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重大危险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危险源辨识评估供参考(水泥企业)(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