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明清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与西方的原因、启示。课本29页解析与探究
启示:先进文化要不段的创新才有新的生机,更要学会如何在日常学习中扬长避短,避免故步自封。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现在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职能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一. 繁荣的原因: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政治:中央集权的需要,官僚政治、科举取士对文化的需要 文化:儒学成为官方哲学,使文化氛围浓厚 科技: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的进步使文艺繁荣 二. 基本概况 1. 汉字的演变
(1)演变脉络: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行书—草书
(2)趋势:由繁到简、实用性不断增强 (3)特点:实用性和艺术性不断增强 (2)作用:传承文明、维护统一 2.书艺历程
(1)历程:①秦汉隶书属于不自觉的艺术②魏晋南北朝发展为自觉艺术 (2)书法艺术兴起的原因:①汉字自身特点②士人群体形成③造纸术进步 (3)趋势: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4)时代特点:
①魏晋南北朝。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品:《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特点:飘逸 ②隋唐。狂草:张旭、怀素(颠张狂素);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③两宋。特点:注重个性、轻法度。原因:市民阶层兴起。代表: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 ③ 代。特点: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代表:
祝枝山、文徵明 第8课 笔墨丹青 一.书画同源
1. 起源:新石器时代岩画,陶器刻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2. 特点:神秘 二.文人画 1. 地位:中国化的主流艺术形式 2. 特点: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 3. 历程:
(1)魏晋:①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特点:提出以形写神 ②出现文人画 ③原因:士人群体的形成 (2)南北朝:宗教画; (3)唐代:①代表人物: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②特点:重视法度,雍容华贵。③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4)宋代:①出现文人山水画。②特点:强调内心,注重意境。③原因: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经济繁荣 (5)明代:①特点:强调个性化②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要求解放人性,肯定个性的思潮兴起 (6)清代:八大山人:风格奇特; 木刻版画、年画、山水花鸟 三.市井风俗画 1.民间题材画
(1)代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化的普及 (3)特点:描绘民间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民间画
(1)特点:注重写实,反映世俗审美意趣。 (2)类型:木刻版画、年画、剪纸画、布贴画 四.发展趋势:个性化、平民化、世俗化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一. 发展趋势:平民化、世俗化 二. 发展脉络
1. 春秋 作品:《诗经》①意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②特点:风(反映平民社会生活)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战国
体裁:楚辞①代表:屈原《离骚》[浪漫主义] ②特点:将楚国民歌及方言组合,华美、奇特、浪漫 2. 汉朝
体裁:汉赋①代表:司马相如②特点:铺成辞藻,文采华丽 3. 唐朝 体裁:唐诗①背景: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科举取士②代表: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圣”,现实主义)、白居易(通俗流畅) 4. 宋朝
体裁:宋词①代表:苏轼、李清照(婉约派)、辛弃疾(豪放派),柳永 话本①特点:通俗,故事性
文学繁荣的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②宋代重文 5. 元朝
体裁:元曲:①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②代表: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③特点:通俗生动,采用大量白话 6. 明清
体裁:小说①特点:反映社会现实,描写市井小民、商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个性的价值观念②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拜金逐利思潮盛行;进步思潮出现,要求肯定人性、解放个性③代表: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长篇小说“四大奇书”;《红楼梦》④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三. 史料价值
1. 文学来源于生活,故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 文学高于生活,故文学作品作为史料
研究时要谨慎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 规律:
1. 从神秘化到世俗化,从贵族化到平民化 2. 原因:
政治:贵族政治逐步解体,官僚政治形成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文化:①儒学主张理性务实的人生态度,对鬼神存而不论②文化逐步普及 历程 1、原始: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①城市繁荣,勾栏、瓦舍出现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特点:典雅华美,舞姿妙曼 影响:百戏之祖 4、清代:京剧
背景:北京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各地戏曲在北京交流融合 特点:脸谱,服装,唱腔,动作 地位:是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国粹”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一. 背景
政治:希腊城邦民主高度发展,公民相对自由 经济:工商业发展,要求肯定人的价值 文化:公民社会生活丰富,文化繁荣,思想活跃 外交:与亚非文明的交流
二.理性精神的觉醒(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 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1. 代表:泰勒斯(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 特点:(!)怀疑神性,主张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 (2)关注自然界本身。 3.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三. 人文精神的觉醒
1.公元前5世纪: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2.智者学派: (1)代表: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2)思想内涵: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3)特点:把讨论重点从自然界转移到认识社会
(4)评价:①积极: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 苏格拉底
(1)思想:① “知识就是美德” ②“认识你自己” (2)特点:①关注重点在认识人自己; ②将知识与道德相结合 (3)影响: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其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4)地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 亚里士多德: (1)贡献:创立逻辑学
(2)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3)理念: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中庸之道
(4)影响:①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②为现代很多科学门类奠定基础③其理性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6.柏拉图:理想国;理念论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一. 背景
政治:意大利政治分裂,思想相对自由;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
经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要求扫除发展障碍 文化:封建制度及神学统治使人长期生活在精神黑暗中 历史原因:古希腊精神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源泉 直接原因:黑死病蔓延促使人们反思生命
二. 1.时间:14世纪 出现~15世纪 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 结束) 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三.过程
1.兴起—文艺复兴前三杰(14世纪中后期) (1)薄伽丘 ①作品:《十日谈》;
②思想:倡导人文主义,抨击天主教会,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 (2)但丁 ①作品:《神曲》; ②思想:歌颂现实生活,揭露教会腐朽
(3)彼特拉克:极力主张复兴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2.全盛—文艺复兴艺坛三杰(15世纪) (1)达芬奇:①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②思想:歌颂人和人性 (2)米开朗琪罗:①作品《大卫》《摩西》;②思想:歌颂人的美及精神 (3)拉斐尔:①作品:《西斯廷圣母》;②思想:强调表达人性,反对神性 (4)影响:开创了现实主义艺术(客观精细的再现生活)的新时代 3.扩展—莎士比亚(16世纪) (1)国籍:英国 (2)作品:《哈姆雷特》
(3)思想:歌颂人的伟大和高贵,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4)评价: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
4.影响:
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 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 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
⑤ 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第13课 挑战教皇权威 一. 背景 1.必要性:
政治:教权大一统,干涉各国内政;
思想:教皇树立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禁锢思想; 经济:教会掌握大量地产,征税搜刮钱财; 社会:教会的仪规贯彻教民的始终 2.可能性:西欧向近代化过渡 生产关系: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并发展
阶级关系:封建地主阶级走向没落,出现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新兴市民阶层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冲击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导火线:教会兜售赎罪券 二.过程 1.兴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发表
(2)思想:因行称义(教会)~因信称义(马丁),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3)意义: ①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②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③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宗教改革开始; (4)影响:新教成立,基督教三足鼎立 2.扩展: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思想:①信仰得救②反对等级观念③否定教会统治权,否定封建主特权④先定论《基督教原理》
(2)意义: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节约简化教仪,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同:①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异:加尔文更激进
三.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不是思想解放) 四.作用, 1.削弱了教权,加强了世俗王权,促进了近代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解放了人性,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 4.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第14课 理性之光 一. 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政治:欧洲处于封建专制、天主教的腐朽统治以及法国森严的社会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科技:现代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社会: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理性传播创造前提。 二.核心思想 1.理性思想: 2.启蒙: 三.代表人物
时间:17世纪 出现~18世纪 高潮 中心:法国 含义:启迪和开到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1. 孟德斯鸠
(1)思想:三权分立 (2)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首次时间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3)著作:《论法的精神》 2.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 (1)思想: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天赋人权,开明的君主制 (2)影响:“18
世纪时伏尔泰的世纪” 3.卢梭 (1)思想:“人民主权”,“主权在民”,用暴力推翻暴君(革命有理),彻底否定君主制,创立民主共和国。 (2)著作:《社会契约论》 3.康德 (1)思想:人非工具(以人为本),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哲学加以分析)( 2)影响: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3)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四.总结
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第二次是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阐述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比较:
(1)共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不同点:①从背景上看,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而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②从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③从影响上看,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第15课 近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一. 背景 政治: 经济:
文化: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 天文学 1.哥白尼(15—16世纪)
(1)成就:太阳中心说,建立日心体系
(2)影响: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价值所在)。 2.伽利略(16—17世纪)
(1)成就: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影响: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三.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1.成就: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 2.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意义:
① 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② 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③ 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理论基础; ④ 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⑤ 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⑥ 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四.达尔文的进化 1.背景:
政治:神创论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革命及逐步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 经济:工业革命推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