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检测、修理和运输作业不增加顾客价值,这些作业的执行人员归属一个分厂管理,但是人员分布在各个车间,通过作业分析,发现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冗余,根据分析,可以裁减一半的人员,并减少相关的资源支出。通过分析,运输作业由各个车间分别提供,但是都存在能力剩余,将运输作业集中管理,可以减少三四台叉车。另外,正确的成本信息对于销售的决策也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作业成本信息以及市场行情,企业修订了部分产品的价格。
铁路运输部门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 铁路运输部门的成本核算具有以下特点:(1)共同成本占运输成本的比重较大;(2)客货运输成本大多混合;(3)费用的发生期与收益期不匹配;(4)资金成本数额较大。这些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成本计算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铁路运输是许多中间活动的集合体,铁路进行投资,配臵线路、信号设备、机车、车辆、编组站和枢纽等,并使用必要的材料、燃料、电力和劳动力。这些投入产生了始发站作业、正线运输、编组、调车、终点站作业和其他服务。把这些中间作业结合起来,有偿提供给旅客或货主,就形成一点到一点的运输,铁路运输成本的计算也就是点到点运输成本的计算。通过分析,把铁路运输的作业分成发送作业、运行作业、达到作业、行包作业几个类别,发送作业包括车站发送作业、取车调车作业,运行作业包括机车作业、客车车辆作业、列车服务作业、工务作业、信号作业、车站运转作业,到达作业包括车站到达作业、送车调车作业,行包作业包括行包到达发送作业、中转作业,以
点到点运输为成本对象。建立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
铁路部门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已可实现铁路客货运作业成本计算及其组合计算,货运任意两点、26个品类、可选车种下的变动成本、总成本、单位成本、车辆公里成本、列车公里成本计算,客运1000趟客车变动成本、总成本、单位成本、车辆公里成本和列车公里成本计算,客运新开列车成本的初步计算功能,面对不同的客货运高峰与低谷期,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车次和票价的调整策略。通过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层层落实经营责任制,1999年铁路部门实现了全行业扭亏为盈。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别管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下面分别对各要素进行分析: 资源
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
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 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别的角度描述资源。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已经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就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用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既可以对资源账户下的资源进行单独分配,也可以通过资源账户对资源分配。一般先进行资源分配,再进行资源账户分配。
作业
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对于一般的生产作业,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对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究工作,则难以量化,如果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量,为作业制订量化的标准。第三,作业具有单一的分配动因,作业的分配目标对于作业的消耗只能按照单一的成本动因线性分配,而作业中的某些成本项目可能与该成本动因并不线性相关;第四,作业必须与一定的组织机构对应,必须具有唯一对作业整体负责的一个组织单位。
作业层次分类法把作业分为以下四类: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其中:
(1).单位作业: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数量成正比,常见的作业如加工零件、每件产品进行的检验等;
(2).批别作业: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批次数量成正比。常见的如设备调试、生产准备等;
(3).产品作业: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例如零件数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作业成本法介绍(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